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玉石知识 >> 绿松石 >> 百科详情

绿松石在哪里挖出

2025-06-11 绿松石 责编:奇石百科 889浏览

绿松石(又称松石、土耳其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其形成与含铜热液作用于铝质岩石(如火山岩、沉积岩)有关。以下是全球及中国主要绿松石产区的详细分析:

绿松石在哪里挖出

一、国际主要产区

1. 伊朗尼沙普尔:世界上最古老的高品质绿松石产地,以"波斯松石"闻名,颜色呈现标志性的天蓝色,铁线少,硬度高,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亚。

2. 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

- 亚利桑那的Sleeping Beauty矿产出无铁线高瓷蓝料,但已逐步枯竭;

- 内华达有多个矿口(如Lander Blue),以网状铁线和多样色调(蓝绿、薄荷色)著称。

3. 埃及西奈半岛:古埃及法老时期的重要开采地(如Serabit el-Khadim矿山),现存资源已极少。

4. 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多产自含铜斑岩带,常见深蓝色带黄铁矿斑点。

5.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索诺拉州):偏绿色调,常伴生褐铁矿。

二、中国核心产区

1. 湖北十堰(竹山、郧阳区、郧西):

- 占全球70%储量,竹山云盖寺矿以"高瓷高蓝"闻名;

- 秦古镇的"808矿"以菜籽黄绿松石为特色;

- 地质成因与寒武纪碳质板岩中的热液活动相关。

2. 安徽马鞍山

- 又称"江东料",多呈蓝绿色,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 硬度较低(约4-5级),常作雕刻料。

3. 新疆哈密(黑山岭):

- 分布在戈壁滩,表层风化严重,偶见优质"瓷松"。

4. 陕西白河

- 与湖北矿脉同属秦岭成矿带,多绿蓝色。

三、地质特征与开采方式

原生矿:多赋存于断裂带或蚀变岩中,需爆破开采,常见伴生矿物包括褐铁矿、高岭石、磷灰石。

次生矿:经风化搬运后形成的砾石料(如湖北的"籽料"),品质更稳定。

优化处理:90%市售绿松石经注胶或染色处理,天然未优化料称为"原矿"。

四、文化价值

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已使用绿松石镶嵌工艺,西藏地区则视其为"天国宝石"用于宗教器物。现代珠宝应用中,以色列产的"埃拉特石"(含绿松石与孔雀石的共生矿)也独具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优质矿区已实行保护性限采,如云盖寺矿2005年封闭,市面流通的高端原料多为早期库存。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绿松石单珠铁线大珠是一种具有独特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玩饰品,其特点与工艺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以下是详细分析:1. 材质特性 绿松石属于磷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Al₆(PO₄)₄(OH)₈·4H₂O,因含铜、铁等微量元素呈现
    2025-08-25 绿松石 6379浏览
  • 新疆绿松石的铁线特征及专业解析:1. 铁线成因与矿物学特性 新疆绿松石的铁线主要由褐铁矿、赤铁矿等氧化铁矿物沿裂隙充填形成,属于次生沉积成因。其成分多为Fe2O3,部分含锰元素,呈现深褐、黑褐或红色脉络。铁线分
    2025-08-25 绿松石 5871浏览
栏目推荐
  • 原矿绿松石隔片羽毛是一种兼具装饰性与文化内涵的文玩配件,广泛应用于串珠、手链、项链等饰品中。以下从材质特性、工艺特点、文化寓意及保养方法等方面展开说明: 1. 材质特性原矿绿松石:天然形成的绿松石未经人工染
    2025-07-28 绿松石 3933浏览
  • 云南并非中国主要的绿松石产地,但省内部分区域存在零星的绿松石矿点,其品质和规模远不及湖北、安徽等传统主产区。以下是关于云南绿松石及相关知识的详细说明: 云南绿松石的分布情况1.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福贡县、
    2025-07-28 绿松石 4386浏览
  • 佩戴绿松石可能带来以下影响及相关知识扩展: 1. 情绪与能量调节 绿松石在传统民俗文化中被视为“能量石”,其蓝绿色调被认为能舒缓焦虑、激发积极情绪。部分人佩戴后可能因心理暗示产生愉悦感,或因色彩心理学效应感
    2025-07-28 绿松石 3845浏览
全站推荐
  • 购买中古古币确保真伪需要综合考鉴定能力、渠道选择和市场认知,以下为详细方法和相关知识: 1. 学习基础鉴定知识材质与铸造工艺:不同朝代、地区的古币使用的金属(如铜、银、铁)比例和铸造技术(如范铸、翻砂)差异
    2025-09-01 古币 6250浏览
  • 孤寡老人持有的绝版钱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以下核心要素综合评估:1. 稀缺性 发行量、存世量是决定价格的关键。例如1953年第二套中的“大黑拾”(拾圆工农像)因存世稀少,未流通品相可达30万元以上,而普通品
    2025-09-01 钱币 8653浏览
  • 中国画用笔中的"墨分五色"是传统绘画理论的核心概念,源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指通过水分控制将单一墨色分解为丰富的层次变化。其具体内涵可归纳为五个层面:一、经典五色体系1. 焦墨:墨汁高度浓缩,笔触干枯苍
    2025-09-01 国画 5648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