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友山,通常指袁江(1662—1735),字友山,号青溪,江苏江都(今扬州)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著名的界画与山水画家。他与侄子袁耀并称“二袁”,代表清代界画的最高成就。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信息:
1. 艺术风格
袁江以工笔青绿山水和界画闻名,作品结构精确,楼阁亭台富丽堂皇,融合了宋代院体画的严谨与明代吴派文人的笔墨意趣。他擅长运用西画透视技法,使建筑空间更具立体感。
2. 代表作品
- 《蓬莱仙岛图》:以神话仙境为题材,建筑群巍峨精致,色彩浓丽。
- 《阿房宫图》:描绘想象中的秦代宫殿,细节繁复,气势恢宏。
- 《骊山避暑图》:结合实景与想象,体现其界画与山水的综合能力。
3. 历史评价
清代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称其“界画鬼工”,张庚《国朝画征录》亦赞其“穷极工巧”。但由于界画在文人画主导的时代被视为匠气,袁江长期被低估,直至近代才被重新认识。
4. 时代背景
清代扬州经济繁荣,盐商赞助艺术,袁江的作品多服务于富商需求,题材多富贵祥瑞,反映了市民审美趣味。其画风影响后世海上画派的部分画家。
5. 其他考据
有学者认为“友山”可能是袁江早期字号,或为其家族另一成员,但缺乏确证。需注意区分与明代同名画家(如周臣号友山)的混淆。
袁江的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地,是研究清代工笔绘画与建筑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