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手工制作是一项复杂的传统工艺,需要掌握泥料处理、工具使用和烧制技巧。以下是主要步骤和要点:
一、泥料准备
1. 选矿:宜兴本地紫砂矿分为紫泥、朱泥、段泥等,需挑选杂质少的原矿。
2. 风化:矿石露天堆放1-2年,自然分解成黄豆大小颗粒。
3. 练泥:
- 破碎:用石磨或机械将矿石碾成粉末
- 筛滤:通过60-80目筛网去除粗颗粒
- 陈腐:泥料密封存放3个月以上,增强可塑性
二、工具套装
基础工具包括:
木搭子(拍打泥片)
矩车(切割圆形)
鲭鲅刀(修整)
明针(表面精加工)
转盘(手动辘轳)
三、成型工艺
1. 打泥片:将泥块拍成3-5mm厚度的均匀泥片
2. 围身筒:
- 方形壶:切角镶接
- 圆形壶:泥条围合
3. 塑形:用竹拍子调整器型时,需保持45度角拍打
4. 细节处理:
- 嘴把安装要符合"三点一线"原则
- 明针抛光需反复20次以上才能达到镜面效果
四、装饰技法
陶刻:分素刻和彩绘,刀法有双入正刀法、单入侧刀法
泥绘:用不同色泥堆绘,需掌握泥料收缩率
贴花:局部粘贴装饰需用泥浆粘结
五、烧制关键
1. 装窑时需留出5cm火道
2. 氧化焰烧制(1180-1220℃)
3. 二次烧成可增强水色
注意事项
1. 朱泥收缩率高达25%,需预留变形量
2. 新壶需开壶处理: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再用豆腐煮沸1小时
3. 全手工壶内壁可见手工接缝和收缩纹
紫砂壶制作需数年实践才能掌握精髓,当代工艺师仍坚持"手工不量产"的传统,每把壶的窑变效果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