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糯种翡翠原石鉴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1. 种水特征
冰糯种介于糯种与冰种之间,呈半透明至亚透明状态,内部结构似糯米汤般细腻,但透光可见朦胧的冰润感。优质冰糯种原石打灯可见微弱的光晕扩散,结构均匀无明显的颗粒感,若出现棉絮或飘花,应以分布均匀、形态自然为佳。
2. 颜色表现
以绿色为主时,需观察色调是否纯正(如阳绿、苹果绿)。若为无色冰糯种,则要求底子干净无杂色。注意原石皮壳与内部颜色的关联性,例如黑乌砂皮可能隐藏高绿,但需警惕"跑皮"现象(表皮颜色未渗入内部)。
3. 皮壳与雾层
砂粒细腻紧致的皮壳(如白盐砂、黄盐砂)通常对应较好的种质。若存在雾层(白雾或黄雾),可能提升内部玉肉纯净度。但需警惕人工做假皮,如胶水粘砂或酸蚀痕迹。
4. 裂纹与瑕疵
打灯观察绺裂走向,横向裂纹可能影响取料,需判断是否贯穿整块原石。棉、脏点等瑕疵若集中在局部且可规避,则对价值影响较小。
5. 场口特点
不同场口的冰糯种特征各异:
莫西沙:常见高冰糯种,皮壳带有脱砂感,多出无色或淡绿料。
木那:多为白黄皮,内部棉絮呈雪花状分布。
会卡:水头足但裂多,需谨慎评估。
6. 加工潜力
根据原石形状预判取料方向:弧形面适合手镯,棱角料宜子或雕件。厚度不足3cm的料子通常难以取镯。
7. 注胶与染色鉴别
天然冰糯种紫外光下无荧光反应,B货经酸洗注胶后结构松散,放大观察可见蜘蛛网状酸蚀纹。染色翡翠颜色沿裂隙富集,分光镜可检测铬元素吸收线。
8. 市场价值评估
8cm以上手镯料价格通常高于挂件料30%-50%。带飘花的冰糯种溢价明显,但需区分人工处理与天然成因(天然飘花边缘呈渐变状)。
补充知识:冰糯种在国家标准(GB/T 23885-2009)中未被单独分类,商业术语中"化地"与冰糯种概念相近。近年缅甸矿源枯竭导致冰糯种原料价格年涨幅约15%,中档料已成为市场主力。赌石建议遵循"多看少买"原则,尤其警惕新场口料冒充老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