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古币上的污垢需要极其谨慎的操作,避免损伤钱币的原始包浆和历史价值。以下是专业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机械清理法(适用硬质附着物)
使用竹制或塑料签在显微镜下轻刮,避免金属工具划伤。顽固土锈可用超声波清洗机(频率40kHz以下),但含银、铜合金币慎用,高频振动可能导致表面脱落。
2. 化学溶剂选择
- 青铜币:5%柠檬酸溶液浸泡20分钟后软毛刷清洗,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 银币:浸泡不超过3分钟,对硫化黑锈有效
- 铁币:5%草酸溶液点涂,30秒内必须中和处理
3. 电解还原技术(专业操作)
需配备可调直流电源(0.5-2V),电解质用碳酸钠溶液,阳极接不锈钢板。西汉五铢等含铅量高的钱币禁用此法。
4. 包浆保护原则
自然形成的硫化膜(如孔雀蓝锈)具有鉴定价值,清理时需保留。可通过局部XRF检测判断锈层成分,铜器表面SnO₂锈层不宜去除。
5. 环境控制
清理后需在50℃恒温箱干燥2小时,相对湿度保持30%。长期保存建议使用脱氧密封盒,内置3A分子筛。
6. 特殊污渍处理
有机残留物(如胶渍)用无水乙醇棉球滚压清除;碳酸盐结壳可用EDTA二钠盐螯合,但对鎏金币会造成剥落。
钱币材质决定处理方法:唐代开元通宝含铅量高(约25%),化学清洗易发黑;明代黄铜币锌含量超30%,酸性溶液会导致脱锌腐蚀。建议清理前先做能谱分析,博物馆级养护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