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邮票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纸张、印刷、齿孔、背胶、水印等细节入手。以下为专业鉴定要点:
1. 纸张材质分析
真邮票多用防伪专用纸,纤维细腻且可能含有荧光纤维;假票常用普通印刷纸,在紫外灯下可能呈现不自然荧光反应。部分老邮票用纸因年代久远会自然泛黄,但色泽均匀,而做旧伪造的纸张常出现局部色斑。
2. 印刷技术鉴别
影写版真票:网点清晰呈菱形排列,墨色有立体感,放大后可见独特网状纹理。
雕刻版真票:线条锐利,触感凹凸,尤其人物肖像的明暗过渡自然。假票多采用胶印,图案边缘有锯齿或墨点堆积。
专用油墨:部分真票使用(如生肖邮票),不同角度观察会变色,假票颜色呆板。
3. 齿孔特征
测量齿孔度数是关键(如11.5度、12度等),真票齿孔间距均匀,孔缘光滑;假票可能出现齿孔大小不一或手工打孔毛边。早期邮票的梳式打孔与线式打孔痕迹不同,可作为断代依据。
4. 背胶验证
民国及早期新中国邮票多为糊精胶,干燥后易裂;现代邮票用化学胶,光泽均匀。伪造背胶常过厚或过亮,热水测试时可能脱落。注意部分信销票应无原胶。
5. 水印与暗记
水印需对光观察,真水印层次分明(如大龙邮票的"工"字水印)。
暗记是设计师刻意留下的微缩标记(如1992年编年票中的微缩字母),需用20倍以上放大镜识别。
6. 版式差异对比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核对图案细节,特别留意:
套色偏移:真票偶尔存在自然误差,假票可能错误规律化。
字体笔画:假票"中国人民邮政"等字样常有字形失真。
7. 仪器检测
专业机构使用光谱分析仪检测纸张成分,紫外荧光仪观察防伪标记,高倍显微镜核对印刷网点。重要珍邮建议送交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
附加知识:
警惕"变造票":如假加盖、假齿孔、拼接伪造的珍贵错票,需对比档案资料。
了解印刷历史:1992年前多为北京邮票厂印刷,之后增加河南、辽宁厂,不同厂家设备特征不同。
收藏建议:新手应从正规渠道购买,学习《中国邮史》等专业文献,参加集邮协会交流实战经验。
鉴别真伪需长期积累经验,对存疑邮票可借助专业机构的光谱分析或与标准器对比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