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古币上的锈蚀需根据不同锈蚀类型和古币材质选择方法,避免盲目操作导致文物损伤。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初步评估
- 确认古币材质:铜币、银币、铁币的处理方式不同,铜锈(碱式碳酸铜)与铁锈(三氧化二铁)化学性质差异大。
- 区分锈层性质:无害锈(如青铜器皮壳)应保留,有毒锈(绿锈中的氯化亚铜)需专业处理。
2. 物理去锈方法
- 软毛刷清理:使用尼龙刷或猪鬃刷配合去离子水轻刷,适合表面浮锈。
- 机械剥离:显微镜下用竹签或玻璃纤维笔精准剔除顽固锈层,需操作者具备显微修复经验。
- 超声波清洗:仅适用于结构稳定的金属币,频率控制在40kHz以下,时间不超过3分钟。
3. 化学去锈技术
- 柠檬酸溶液:5%浓度浸泡铜币2-4小时,配合电解法可增强效果(阴极用不锈钢板,电压1.5V)。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配置2%溶液处理复杂锈蚀,能络合金属离子但可能损伤原金属。
- 倍半碳酸钠浸泡:针对含氯腐蚀物,5%溶液每周更换,过程可能持续数月。
4. 特殊材质处理
- 银币硫化层:用氨水-过氧化氢混合液(比例1:9)短时接触,立即用硫代钠中和。
- 铁币:采用氢气还原法需专业设备,居家可用葡萄糖酸钠缓蚀剂。
5. 后期保护
- 钝化处理:苯并三氮唑(BTA)乙醇溶液形成保护膜。
- 微晶蜡封护:熔点62℃的合成蜡用热风渗透处理。
- 环境控制:保存环境相对湿度需稳定在35-45%,使用含氧吸收剂的密闭容器。
重要提示:宋代以前的高价值古币不建议自行处理,商代青铜贝币等脆性物件需真空除锈。操作前应在边缘不显眼处测试,任何化学处理后必须充分中和残留试剂。对于复合材质(如错金银币)或漆古包浆,必须交由文物保护实验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