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中使用的印章数量因用途、创作需求和书家习惯而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姓名章
最基本的是作者姓名章,通常为方形,内容为书家姓氏或全名,盖在落款下方。有些书家会准备阴阳两对印章(朱文白文各一),根据画面布局选择使用。
2. 斋号章
书斋名章,如“某某斋”“某某轩”,多用于作品起首处或空白补位,形状可为长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随形。
3. 引首章
盖在作品右上角起始处,内容多为励志短句或意境词语,如“金石癖”“师古不泥”。常见长方形或葫芦形,与正文形成呼应。
4. 压角章
较大型的闲章,盖在作品左下角或右下角,起到平衡构图的作用,内容常为座右铭或艺术主张,如“平分秋色”“得大自在”。
5. 鉴藏章
历代收藏者加盖的印章,包括帝王玺印(如乾隆“三希堂精鉴玺”)、藏家私章等,这类印章可能层层叠加,形成独特的文献价值。
6. 肖形章
图案印章(如龙纹、佛像),汉代已流行,现代多用于点缀或隐喻主题。
7. 临时章
为特定作品创作的即兴印章,如纪年章(“壬寅墨戏”)、地点章(“写于西子湖畔”)。
扩展知识:
宋代米芾《书史》记载用印需“少而精”,明代文彭后文人篆刻兴起,印章使用渐趋多元。
高级书法作品常见“钤印三段式”:引首章+姓名章+压角章,形成视觉黄金分割。
当代展览体书法倾向密集用印,但传统派仍遵循“印不过三”的古训。
印章材质从青铜、牙角到寿山石、青田石不等,篆刻刀法分为冲刀、切刀,不同流派(浙派、皖派)会影响印章风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