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皮壳的"起胶"现象是判断内部玉质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皮壳表面呈现类似胶状物质的半透明至微透明光泽,属于种质老化的外在表现。以下是关于该特征的详细解析:
一、形成原因及地质学基础
1. 次生蚀变作用:原生翡翠矿床经风化剥蚀后,在河谷中经历长期地下水渗透,硬玉矿物颗粒间隙被硅质胶体充填,形成致密结构。
2. 晶体排列特征:内部显微晶体呈无序交织状排列,当颗粒直径小于0.1mm且均匀分布时,光线产生漫反射效应。
3. 成矿期后改造:富硅热液沿裂隙渗透,重结晶过程中形成非晶质二氧化硅薄膜覆盖于皮壳表面。
二、具体皮壳表现特征
1. 视觉特征:
蜡状光泽与玻璃光泽过渡态
打光可见2-3mm深度的光晕扩散
表面存在油脂反光效应
砂发颗粒界限模糊化
2. 触觉特征:
抚摸有黏滞阻力感
喷水后水珠呈半球状缓流
指甲划过无清脆摩擦声
三、与玉质关联性分析
1. 种水相关性:
常见于糯冰种至玻璃种过渡带
种老(硬度≥6.8)且晶体致密
通常伴随晴水质感
2. 颜色预示:
白盐砂皮起胶多出高冰无色料
黄梨皮起胶易出春带彩
黑乌砂皮起胶可能藏龙石种
四、鉴别要点
1. 与相似特征区分:
区别于"起荧"的刚性反光
不同于"翻砂"的颗粒感
排除人为打蜡仿制效果
2. 场口特异性:
木那场口常见雾层伴随起胶
莫西沙多有蜂窝状胶感皮层
会卡场区多出现蜡皮胶光
五、实战应用技巧
1. 打光观察法:采用45°斜射光,观察光晕扩散均匀度,真起胶光斑呈渐变过渡。
2. 风化纹验证:天然起胶皮壳必伴生网格状风化纹,人工处理品纹路呆板。
3. 砂发检验:用10倍放大镜观察,原生胶感皮壳的砂发呈"雪花状"镶嵌结构。
该现象实质上是翡翠成矿过程中的相变产物,据云南省珠宝质检研究院数据,具有显著起胶特征的赌石开涨率比普通原石高出37%,但需注意新兴的"胶膜造假"技术,常见于后江场口仿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