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杯型种类繁多,按形制、功能和文化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经典杯型
1. 斗笠杯:口沿外敞,斜直壁,形似斗笠,宋代流行,适宜观赏茶汤色泽。
2. 压手杯:明代永乐创烧,胎体厚重,握持时口沿压合虎口,稳重趁手。
3. 鸡缸杯:成化斗彩名品,绘子母鸡图案,器型小巧,为宫廷饮酒器。
4. 高足杯(把杯):元代多见,杯身与高足相连,便于骑马持握,亦称“马上杯”。
5. 铃铛杯:倒置似铃铛,深腹敛口,明清流行,聚香效果佳,适饮高香茶。
二、茶道专用杯
6. 品茗杯:小型饮茶杯,侧重茶汤口感体验,器型多样。
7. 闻香杯:专用于嗅茶香,杯身细长,常与品茗杯配套使用。
8. 建盏:宋代黑釉瓷代表,敞口深腹,兔毫、油滴为名贵釉色,适点茶。
9. 天目杯:源于日本茶道,仿宋代天目釉,多施、曜变纹。
三、酒器类杯型
10. 爵杯:仿青铜礼器,三足造型,明清作为陈设或祭祀用。
11. 八方杯:八棱造型,受波斯金属器影响,唐代流行。
12. 公道杯:内置漏孔,分酒时控制流量,体现“满损谦益”哲理。
四、文人雅器
13. 马蹄杯:倒置似马蹄,明代盛行,多绘山水人物。
14. 仰钟杯:形如倒扣古钟,口沿微外撇,清雅端庄。
15. 禅定杯:腹深口敛,契合禅茶一味理念,握持沉稳。
五、功能性杯型
16. 盖碗:三才杯(盖、碗、托一体),清代普及,可泡可饮。
17. 卧足杯:杯底无圈足,内凹呈卧足,明代青花常见。
18. 葵口杯:口沿作葵花瓣形,唐代始见,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
文化延伸
杯型演变反映时代工艺与审美,如唐代受胡风影响多金银器造型,宋代崇雅尚素,流行简约器型。
釉色与杯型适配(如建盏配黑釉显茶沫),体现了古人对器用之道的深刻理解。
不同杯型在茶酒文化中各有讲究,如斗笠杯适绿茶舒展,高足杯宜盛葡萄酒,可见器物与饮品文化的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