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和田玉碧玉手镯的真伪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以下几点是核心判断依据:
1. 材质特性分析
- 真和田碧玉为透闪石-阳起石类矿物,质地细腻致密,呈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 天然碧玉可见黑色矿物包体(如铬铁矿),分布自然且与玉肉融合,人工仿品常呈现均匀染料斑点。
- 打光观察结构:真品为纤维交织结构,俄料碧玉可见“砂糖状”结构,仿品多为颗粒状或玻璃质结构。
2. 颜色与过渡
- 和田碧玉颜色是铁、铬致色,呈现菠菜绿、鸭蛋青等色调,颜色过渡有深浅变化。
- 染色仿品颜色浮于表面,裂隙处色深,紫外灯下可能出现荧光反应。
3. 证书与数据验证
- 正规鉴定证书(NGTC/GIC等)需注明“和田玉”或“软玉”,放大检查应描述天然结构特征,折射率1.60-1.61,密度2.95左右。
- 注意证书真伪:可通过官网二维码验证,部分仿品证书会模糊处理“处理”“填充”等关键信息。
4. 产地区分要点
- 新疆和田碧玉矿脉稀少,市场上多见俄碧(颜色鲜艳但膏脂感弱)或玛纳斯碧玉(黑斑密集)。
- 加拿大碧玉、巴基斯坦碧玉等境外料硬度相近,但油润度普遍不及和田料。
5. 工艺与使用痕迹
- 手工雕刻件可见砣工痕,机械仿品雕刻线条生硬。
- 天然碧玉经长期佩戴会形成柔和包浆,注胶或酸洗处理的玉体表面易出现网状蚀纹。
补充知识:和田玉广义上包含青海料、俄料等符合矿物标准的软玉,狭义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原生矿料。2013年新国标实施后,“和田玉”不再具产地意义,购买时需结合具体参数判断品质。高端碧玉手镯克价可达数千元,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多为岫玉染色或玻璃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