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创意美术国画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国画的基本技法和文化内涵,结合教师节主题创作具有感恩意义的作品。
2. 通过水墨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同时传递尊师重道的情感。
3. 掌握基础笔法(如中锋、侧锋)和墨色变化(焦、浓、重、淡、清),完成一幅以花卉、松竹或文人题材为主的国画作品。
---
教学准备
材料工具:生宣纸、毛笔(大中小号)、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毛毡。
辅助资源:名家国画范例(如齐白石《桃李满天下》、郑板桥竹石图)、教师节相关诗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知识拓展:简要介绍“四君子”(梅兰竹菊)与“岁寒三友”(松竹梅)的象征意义,关联教师高尚品格的比喻。
---
教学步骤
1. 主题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节的意义,如:“哪些植物可以象征老师的奉献精神?”
展示经典国画中的教师题材作品,分析构图与寓意,例如以“桃李”比喻学生,以“青松”象征师者坚韧。
2. 技法示范(15分钟)
水墨基础:演示如何调墨(五色层次)、控制水分,以及运用笔锋表现线条的虚实。
主题元素:
- *梅花*:以淡墨勾瓣,浓墨点蕊,表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兰花*:中锋画叶,侧锋点花,结合书法题字“诲人不倦”。
- *书卷元素*:用枯笔勾勒书本或卷轴,搭配“师恩如山”等题款。
3. 学生创作(25分钟)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个人创意,如:
- 用红色点缀朱砂梅花,象征教育的热忱;
- 以泼墨背景衬托竹枝,表现教师引领成长的意境。
鼓励题写简短诗句或感谢语,注意书法与画面的构图平衡。
4. 作品展示与点评(10分钟)
学生互评:从墨色层次、主题表达、情感传递等角度讨论。
教师总结:强调国画“以形写神”的理念,表扬创新之处,如将现代元素(如粉笔、眼镜)与传统笔墨结合。
---
拓展知识
可介绍“文人画”传统:文人常以画寄情,教师节创作可借鉴这一思路,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底蕴。
推荐课后赏析李苦禅《英姿劲节》或徐悲鸿《马》,理解画家如何通过物象表达精神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