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币收藏涉及丰富的品类与悠久的历史,涵盖从商周至清末的货币形态演变。以下为系统性分类及关键知识点:
一、主要历史时期及代表钱币
1. 先秦时期
- 贝币:中国最早货币,商周时期以天然海贝为媒介,后期出现骨贝、铜贝。
- 布币:春秋战国流通于中原,形似农具"镈",分空首布(耸肩)、平首布(方足/尖足)。
- 刀币:齐燕地区使用,如齐大刀背文"三字刀""五字刀"。
- 圜钱:战国中晚期圆形货币,秦国"半两"前身。
2. 秦汉货币
- 秦半两:首次全国统一货币,方孔圆形奠定后世形制,"半两"为重量单位。
- 汉五铢:汉武帝铸行,延续700余年,外郭防剪边,版别多达数百种。
3. 魏晋南北朝
- 蜀汉直百五铢:三国时期通胀货币,一枚抵百枚五铢。
- 太货六铢:南朝陈宣帝所铸,因"六铢"篆书似"叉腰哭"被民间视为不祥。
4. 唐宋革新
- 开元通宝:唐朝始铸,结束量名钱体系,"通宝"成后世模板。早期背月纹为皇后指甲痕传说。
- 淳化元宝:宋太宗御书钱,分真、行、草三体,背佛像者极为珍贵。
5. 元明清货币
- 至正通宝:元朝记年钱,背蒙汉文纪值纪年。
- 嘉靖通宝:明代嘉靖年间铸,部分背"工""户"记局名。
- 咸丰大钱:清咸丰年间因太平天国财政危机铸当十、当百等虚值大钱。
二、特殊品类
1. 民俗钱币
- 压胜钱:非流通的吉语钱、镂空钱,如"天下太平"背八卦。
- 雕母钱:手工雕刻的铸钱模板,铜质精良字口深峻。
2. 少数民族货币
- 西夏文钱:"大安宝钱"等存世稀少。
- 契丹文钱:辽代"天朝万顺"银币为孤品。
3. 起义军钱
- 明末张献忠"西王赏功"金银铜三品,清代天地会"黄帝通宝"。
三、鉴定要点
1. 材质分析:先秦以青铜为主,明清黄铜增多,新疆有红铜"红钱"。
2. 锈色辨别:真锈层次分明,硬锈入骨,假锈多浮于表面。
3. 文字风格:不同时期书法特征明显,如瘦金体"大观通宝"为宋徽宗亲笔。
4. 形制数据:测量直径厚度,对比标准器,如唐开元一般24-25毫米。
四、市场动态
1. 珍品行情
- 齐大刀"节墨之法化"品相佳者超百万。
- 清代"祺祥通宝"因存世稀少,拍卖常破50万。
2. 收藏建议
- 新手可从清钱入手,关注"康熙二十局"版别差异。
- 高端收藏需研究出谱品,如唐代"得壹元宝"星月纹变体。
中国古币承载政治、经济、艺术多重价值,研究需结合历史文献与实物比照,市场捡漏概率极低,建议多参与博物馆学术活动提升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