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教师教授少儿国画应注重以下核心要点:
1. 传统技法的启蒙教学
从最基础的"勾、皴、点、染"四法入手,指导学生掌握毛笔中锋用笔和墨色浓淡变化。初学阶段可选用《园画谱》中的梅兰竹菊题材,重点训练线条质量和画面留白意识。需特别强调"骨法用笔"的重要性,避免儿童陷入随意涂抹的误区。
2. 审美认知的系统建构
通过对比唐宋院体画与文人画的差异,帮助儿童理解"随类赋彩"与"水墨为上"的审美选择。可结合故宫《千里江山图》等名作的高清复制品,讲解青绿山水与写意花鸟的审美特征,培养对""与"形似"的辩证认知。
3. 材料特性的专项训练
设置专门的宣纸适应性课程,区分生宣的晕染效果与熟宣的工笔特性。演示砚台研磨技巧,教导学生辨别松烟墨与油烟墨的色泽差异。颜料使用上,需讲解传统矿物颜料(石青、朱砂)与植物颜料(花青、藤黄)的调法。
4. 创作思维的现代转化
在题材选择上可结合当代生活,如引导儿童观察城市景观与传统山水构图的融合可能。推荐借鉴林风眠"中西调和"的创作理念,尝试将儿童绘本的叙事性与传统水墨意境相结合。
5. 文化内涵的渗透教学
讲解题款钤印的规范格式时,需融入书法章法知识。通过分析八大山人"白眼向天"的意象表达,帮助儿童理解中国画"托物言志"的文化特质。可适当引入《历代名画记》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理论。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早程式化,可参考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教育思想,平衡临摹与创作的课时分配。建议每学期安排2-3次户外写生,培养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能力,这是宋代画院"格物"精神的当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