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家,按时代和风格可分类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王羲之(303—361):被誉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开创“今体”书法风格,影响后世千年。
2. 王献之(344—386):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代表作《中秋帖》《鸭头丸帖》,笔法狂放飘逸。
3. 钟繇(151—230):楷书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宣示表》,其小楷被后世尊为“正书之祖”。
唐代:
4. 欧阳询(557—641):楷书四大家之一,风格险峻严谨,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是楷书范本。
5. 颜真卿(709—785):楷书四大家之一,创“颜体”,雄浑厚重,代表作《多宝塔碑》《祭侄文稿》(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6. 柳公权(778—865):楷书四大家之一,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代表作《玄秘塔碑》。
7. 张旭(约675—750):“草圣”,狂草开创者,代表作《古诗四帖》,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8. 怀素(737—799):僧人书法家,狂草大家,代表作《自叙帖》,笔势奔放如骤雨旋风。
宋代:
9. 苏轼(1037—1101):“宋四家”之首,行书《黄州寒食帖》被称“天下第三行书”,风格自然洒脱。
10. 黄庭坚(1045—1105):“宋四家”之一,草书《诸上座帖》和行书《松风阁诗》笔力纵横。
11. 米芾(1051—1107):“宋四家”之一,行书代表作《蜀素帖》,风格“八面出锋”,自创“米点皴”。
12.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之一,楷书端重,代表作《万安桥记》。
元代:
13. 赵孟頫(1254—1322):楷书四大家之一,推崇复古,创“赵体”,代表作《胆巴碑》《洛神赋》。
明代:
14. 文徵明(1470—1559):吴门书派代表,小楷极精,代表作《离经》。
15. 董其昌(1555—1636):倡导“淡雅”书风,影响清代馆阁体,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诗卷》。
清代及近代:
16. 王铎(1592—1652):行草大家,突破传统章法,代表作《拟山园帖》。
17. 邓石如(1743—1805):篆隶复兴关键人物,创“邓派”,影响碑学发展。
18. 吴昌硕(1844—1927):金石书法大家,以石鼓文笔法入书,苍劲古朴。
补充知识: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各时期代表书家对不同书体有革新贡献。
碑学与帖学:清代书法分两派,碑学推崇汉魏碑刻(如包世臣、康有为倡导),帖学延续“二王”传统。
书法理论: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等著作对书法美学有系统阐述。
中国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承载哲学与审美,历代大家通过笔墨传递精神气象,形成独特的文化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