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绿松石是否补胶是珠宝鉴定中的重要课题,需综合多种方法进行判断。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1. 光泽与颜色异常
补胶绿松石:表面常呈现蜡状或塑料光泽,缺乏天然绿松石的温润感。颜色可能过于均匀,或局部呈现不自然的“浮色”,高光处有浑浊感。
天然绿松石:多为柔和的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颜色分布自然,常见铁线、色斑等天然纹理。
2. 紫外荧光反应
补胶胶水:多数有机胶(如环氧树脂)在长波紫外灯(365nm)下会发出蓝白色荧光,而天然绿松石通常无荧光或极微弱。
注意:部分无色充填胶可能无荧光,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3. 密度与手感
补胶绿松石:因胶质较轻,密度可能低于天然矿石(天然绿松石密度约2.6-2.8g/cm³)。手感偏温或塑料感,摩擦时有黏涩感。
天然绿松石:触感凉滑,质地致密,掂重感明显。
4. 放大观察结构
表面特征:补胶绿松石的毛细孔或裂隙处常有胶质残留,放大镜下可见填充物气泡或流动痕迹。
铁线异常:天然铁线多与矿物共生,边缘自然;补胶铁线可能被胶覆盖,呈现“浮于表面”的虚假感。
5. 热针测试
用加热针尖轻触不显眼处,补胶绿松石会散发塑料燃烧的刺鼻味,天然石无异味。
注意:此方法具破坏性,慎用。
6. 红外光谱分析
专业仪器可检测有机胶的特征吸收峰(如2990cm⁻¹附近的C-H键振动),是实验室鉴定补胶的权威手段。
7. 其他辅证
价格异常:高价绿松石若低价出售,需警惕补胶可能。
证书验证:权威机构(如NGTC)的鉴定证书会注明“充填处理”。
天然绿松石因多孔性,补胶在业内常见且有一定合理性(如“微沁”优化),但需明确告知。消费者购买时应选择信誉商家,并要求出具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