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棚拍摄紫砂壶时,需通过单反相机参数与布光配合,突出其质感、造型与细节。以下为关键参数与技巧:
1. 基础参数设置
光圈(F值):
推荐 f/8~f/11,中等光圈确保壶身整体清晰,避免浅景深导致局部模糊。若需特写纹理(如泥料颗粒),可缩至 f/16 以增强景深。
快门速度:
使用三脚架时,1/60s以上即可;若手持,需1/125s以上防抖。棚拍常搭配影室灯,快门同步速度注意不超过相机上限(通常1/200s)。
ISO:
固定为 100,最低原生ISO减少噪点,确保画质细腻。
白平衡:
手动设置 5000~5500K(对应日光或影室灯),或通过灰卡自定义。紫砂壶常见朱泥、紫泥等,准确白平衡能还原泥料本色。
2. 对焦与镜头选择
对焦模式:
单次自动对焦(AF-S),焦点对准壶身铭文或壶嘴等关键部位。手动对焦(MF)更精准,适合微距拍摄。
镜头:
- 50mm定焦(无畸变,适合中小型壶特写)。
- 90~100mm微距(拍摄泥料细节、刻绘)。
- 避免广角镜头,防止边缘变形。
3. 布光技巧
主光:
45°侧光(柔光箱)突出壶体立体感,光比控制在 1:2~1:3。
辅光:
反向补光(反光板或弱光柔光箱)减少阴影,尤其适合深色紫泥。
轮廓光:
侧逆光勾壶盖、流把轮廓,强度低于主光。
背景光:
如需纯色背景(如黑/白),可单独打光分离壶体与背景。
4. 特殊效果与进阶技巧
偏振镜:
消除壶面反光(尤其抛光壶),增强泥土质感。
长曝光+小光圈:
配合低光环境拍摄壶内茶汤流动感(需稳定支撑)。
多角度构图:
俯拍展现壶盖与整体造型,平拍突出壶嘴线条,仰拍强调壶底工艺。
5. 后期建议
RAW格式拍摄,保留更多泥料色彩层次。
适当提升阴影细节,避免高光过曝(尤其浅色段泥壶)。
局部锐化刻绘或印章部分,强化手工痕迹。
紫砂壶摄影需平衡技术与审美,不同泥料、器型需灵活调整参数,建议通过试拍观察直方图,确保曝光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