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水晶的真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内部特征
天然水晶通常含有包裹体、气泡或纹理(如棉絮状、裂隙等),这些是自然形成的标志。如果水晶过于纯净无瑕,尤其是价格低廉的,可能是人造玻璃或合成水晶。合成水晶虽然也有生长纹,但通常更规则,天然水晶的纹理则更随机。
2. 硬度测试
水晶的莫氏硬度为7,可用小刀(硬度约5.5)划过表面,真水晶不会留下痕迹。但此法可能损伤样品,需谨慎操作。
3. 触摸温度
天然水晶导热性较差,触摸初感冰凉,且需较长时间才能与体温接近。玻璃或塑料仿制品会更快变暖。
4. 双折射现象
将水晶放在有文字的纸上,透过水晶观察,真水晶因双折射效应会呈现文字重影(如白水晶)。玻璃则无此现象。
5. 重量对比
水晶密度较高(2.65 g/cm³),同体积下比玻璃(约2.4 g/cm³)更重,手持有压手感。
6. 紫外光反应
部分天然水晶(如紫晶)在紫外线下会呈现微弱荧光,但多数合成水晶荧光更强且颜色均匀。
7. 检查切割与光泽
天然水晶切割面常保留天然棱角,光泽温润;人造品切割过于完美,光泽可能过于锐利或带“贼光”。
8. 价格与来源
天然水晶价格受品质影响大,若遇低价“完美”水晶需警惕。知名矿区(如巴西、马达加斯加)的出品通常有证书。
9. 专业鉴定
红外光谱仪或偏光镜可检测矿物结构。普通消费者可要求商家提供CMA认证的鉴定证书(如“天然水晶”而非“合成”或“优化”)。
10. 声音测试
轻敲水晶,天然水晶声音清脆悠长;玻璃制品声音较闷短促。
扩展知识:
市场上常见假货包括“奥地利水晶”(实为铅玻璃)、染色石英岩或塑料制品。
某些“爆花晶”是用劣质水晶加热后染色,裂隙中颜料会聚集。
天然水晶的能量效应无科学依据,选购时勿轻信营销话术。
选购时建议到信誉良好的店铺,要求出具检测报告,并保留购买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