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相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出生于天津宝坻,其作品以深厚的传统功底和鲜明的个人风格闻名。他的书法融合了魏晋风骨与唐宋法度,尤其在行草和楷书领域成就突出。以下是关于吕相作品的几点欣赏要点:
1. 用笔特点
吕相的线条富有弹性,起笔藏锋含蓄,行笔中锋为主,兼用侧锋增强节奏感。其草书借鉴怀素《自叙帖》的连绵气势,但通过提按顿挫加入现代审美,如《李白诗卷》中“云想衣裳”四字,虚实相生,枯润对比强烈。
2. 章法布局
他擅长制造空间张力,如条幅作品常采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构图,字形大小错落有致。2021年创作的《苏轼词》中,通过字组倾斜形成动态平衡,体现“乱石铺街”的美学理念。
3. 墨法创新
吕相重视墨色层次,常以涨墨法表现块面感,辅以飞白增添苍劲。代表作《黄河颂》中,浓墨处如磐石凝重,淡墨处似水雾氤氲,展现了对水墨控制的精妙把握。
4. 文化内涵
作品内容多选自经典诗词,字体选择与文意高度契合。楷书《正气歌》取法颜真卿,结体宽博,传达浩然之气;行书《兰亭集序》则融入了赵孟頫的飘逸。
5. 地域特色
作为宝坻书法代表人物,其风格受京津文化圈影响,既有北派书风的雄强,又吸收江南文人书法的雅致。2018年“潮白河主题展”中的对联作品,将湿地意象转化为书法韵律。
相关知识扩展:
宝坻书法传统可追溯至清代,受刘墉、翁同龢等影响,注重“碑帖并重”。
吕相曾提出“三象论”,认为书法应兼具“物象(形)、心象(意)、气象(神)”的融合。
其教学体系强调“五步临摹法”,从精准对临到意临转化具有系统性方。
现存争议点在于其创新作品中个别简化字结构处理引发的传统派讨论,但这正反映了当代书法变革的探索性。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评价其“以古法为舟楫,渡向现代审美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