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玉石知识 >> 玉器 >> 百科详情

古代和尚佩戴的玉器

2025-05-23 玉器 责编:奇石百科 3074浏览

古代和尚佩戴的玉器主要与宗教仪轨、身份象征及修行实践相关,其种类和用途体现了佛教文化与玉器传统的结合。以下是常见的玉器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古代和尚佩戴的玉器

1. 玉佛珠(念珠)

玉制念珠是僧人诵经计数的法器,常见材质包括和田玉、翡翠等。玉石质地温润,象征清净无染,与佛教追求的“无垢”境界相契合。不同材质的玉石还被赋予特定寓意,如青玉代表禅定,白玉象征智慧。《陀罗尼集经》记载,持玉念珠可“除妄念,增福慧”。

2. 玉环(玉玦)

早期佛教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高僧佩戴玉环作为身份标识。玉环的圆形结构象征“圆满”,与佛教“轮回”“空性”哲学相通。唐代《法苑珠林》提及玉环用于加持仪式,僧人佩戴以表戒体清净。

3. 玉观音/佛像挂坠

虽非僧侣常规佩饰,但唐卡装藏或法衣配饰中可见微型玉雕佛像。这类玉器多采用透雕技法,体现“相好庄严”的造像标准。明代宫廷赐予西藏活佛的翡翠观音像即是典型例证。

4. 玉钵(仪式用器)

少数文献记载皇室赏赐玉钵给高僧,如《宋高僧传》提及西域进贡的青玉钵。玉钵非日常使用,多用于重要法会陈列,象征“应量器”的圣洁性,与其原始托钵乞食的朴素传统形成对照。

5. 玉质金刚杵/法印

密宗修行中,和田玉或碧玉雕刻的金刚杵常见于护摩法事。玉的坚韧特性暗喻“金刚不坏之智”,与法器降魔功能呼应。西藏寺院保存的元代白玉双头杵,刻有梵文咒语,兼具实用与宗教艺术价值。

文化延伸

玉在佛教中属“七宝”之一(汉传佛教版本),《阿弥陀经》称其“光色润泽,映蔽日月”。

清代宫廷特意制作翡翠朝珠赐予喇嘛,体现政教互动。现存雍和宫的白玉手持念珠,共108颗,配以珊瑚隔珠,反映等级制度。

古代僧侣佩玉受地域影响:汉传佛教偏重素器,藏传佛教多见镶嵌绿松石、青金的复合玉器,南传佛教则少见玉饰。

注意:正统戒律(如《四分律》)禁止僧人蓄藏珍宝,实际佩玉者多为上层僧侣或特殊宗教场合使用,普通僧众以木石材质为主。这一矛盾现象反映了佛教理想与实践的调和。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玉器承袭西周礼制传统,同时在造型、纹饰及功能上有所创新。以下为春秋玉器的重要发现及相关特点的详细分析: 1. 主要出土遗址与代表性玉器河
    2025-09-12 玉器 1319浏览
  • 黄金和玉器的价值比较需从多个维度分析,两者性质不同,难以直接对比孰高孰低,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点:1. 价值基础差异 - 黄金是国际公认的硬通货,价值由(如24K)和重量(克/)决定,价格透明且每日
    2025-09-12 玉器 2505浏览
栏目推荐
  • 华林玉器厂位于广州荔湾区长寿西路,周边宾馆选择较多,涵盖经济型到中高端酒店,以下是具体推荐及延伸信息:1. 广州华林国际酒店 步行约5分钟可达玉器城,主打商务便捷,房间配备茶具和玉器展示架,部分房型提供玉
    2025-08-06 玉器 9736浏览
  • 玉器微观痕迹鉴定是通过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玉器表面及内部微细特征,辅以材料学、工艺学分析,判断其真伪、年代及加工工艺的技术手段。以下是核心鉴定要点及扩展知识:1. 加工痕迹分析 - 线切割痕迹:原始文
    2025-08-06 玉器 3397浏览
  • 中国最小的玉器馆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微园玉器馆"。该馆占地面积仅约30平方米,但以其精巧的展陈和稀有的微型玉雕藏品在业内闻名。主要特点:1. 专业化微型玉器收藏集中展示汉代至清代的微型玉器200余件重点藏品包括明
    2025-08-06 玉器 7344浏览
全站推荐
  • 汉唐时期的铜钱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代表,其价格受版本、存世量、品相、历史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1. 汉代铜钱价格参考五铢钱(汉代主流货币): - 普通品相(字迹模糊、有磨损):20-200元/枚。 - 稀
    2025-09-13 钱币 8134浏览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高职院校,尚未发行过专属邮票。不过,关于高校主题邮票及相关知识可展开以下分析:1. 中国高校主题邮票发行背景 中国邮政曾为部分知名高校发行纪念邮票,
    2025-09-13 邮票 663浏览
  • 博物馆收藏藏品的方法涉及一系列专业流程和规范,以下是主要步骤及相关延伸知识:1. 征集与来源确认 - 主动征集:通过考古发掘、社会捐赠、拍卖购藏、调拨交换等途径获取藏品。考古发掘需遵循《文物保护法》,确保合
    2025-09-13 收藏 7453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