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玉石知识 >> 玉器 >> 百科详情

古代和尚佩戴的玉器

2025-05-23 玉器 责编:奇石百科 3074浏览

古代和尚佩戴的玉器主要与宗教仪轨、身份象征及修行实践相关,其种类和用途体现了佛教文化与玉器传统的结合。以下是常见的玉器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古代和尚佩戴的玉器

1. 玉佛珠(念珠)

玉制念珠是僧人诵经计数的法器,常见材质包括和田玉、翡翠等。玉石质地温润,象征清净无染,与佛教追求的“无垢”境界相契合。不同材质的玉石还被赋予特定寓意,如青玉代表禅定,白玉象征智慧。《陀罗尼集经》记载,持玉念珠可“除妄念,增福慧”。

2. 玉环(玉玦)

早期佛教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高僧佩戴玉环作为身份标识。玉环的圆形结构象征“圆满”,与佛教“轮回”“空性”哲学相通。唐代《法苑珠林》提及玉环用于加持仪式,僧人佩戴以表戒体清净。

3. 玉观音/佛像挂坠

虽非僧侣常规佩饰,但唐卡装藏或法衣配饰中可见微型玉雕佛像。这类玉器多采用透雕技法,体现“相好庄严”的造像标准。明代宫廷赐予西藏活佛的翡翠观音像即是典型例证。

4. 玉钵(仪式用器)

少数文献记载皇室赏赐玉钵给高僧,如《宋高僧传》提及西域进贡的青玉钵。玉钵非日常使用,多用于重要法会陈列,象征“应量器”的圣洁性,与其原始托钵乞食的朴素传统形成对照。

5. 玉质金刚杵/法印

密宗修行中,和田玉或碧玉雕刻的金刚杵常见于护摩法事。玉的坚韧特性暗喻“金刚不坏之智”,与法器降魔功能呼应。西藏寺院保存的元代白玉双头杵,刻有梵文咒语,兼具实用与宗教艺术价值。

文化延伸

玉在佛教中属“七宝”之一(汉传佛教版本),《阿弥陀经》称其“光色润泽,映蔽日月”。

清代宫廷特意制作翡翠朝珠赐予喇嘛,体现政教互动。现存雍和宫的白玉手持念珠,共108颗,配以珊瑚隔珠,反映等级制度。

古代僧侣佩玉受地域影响:汉传佛教偏重素器,藏传佛教多见镶嵌绿松石、青金的复合玉器,南传佛教则少见玉饰。

注意:正统戒律(如《四分律》)禁止僧人蓄藏珍宝,实际佩玉者多为上层僧侣或特殊宗教场合使用,普通僧众以木石材质为主。这一矛盾现象反映了佛教理想与实践的调和。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对玉器的喜爱与推崇,是明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统治者,朱棣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所建树,还对艺术收藏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玉器。以下几点详细说明其与玉器的关
    2025-07-18 玉器 1157浏览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牛河梁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精妙绝伦的玉器。以下从形制、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典型器类与特征1. 玉猪龙:为红山文化玉器核心器型,呈"C"形
    2025-07-18 玉器 1958浏览
栏目推荐
  • 玉器雕刻师的工资受多种因素影响,差异较大,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薪资水平范围 1. 初级雕刻师: 月薪通常在3000-6000元,多任职于小型工作室或代工厂,负责简单线条雕刻或基础打磨,需1-2年经验。 2. 中级雕刻师:
    2025-06-19 玉器 3637浏览
  • 广州白云区确实有知名的玉器交易集散地,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 1. 三元里大道玉器商圈白云区三元里大道沿线(靠近越秀区交界处)分布着多个玉器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锦东国际玉器城和庆丰玉器城。 锦东国际玉器城:华
    2025-06-19 玉器 7900浏览
  • 莱芜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其玉器修补行业依托传统文化技艺和现代工艺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服务体系。以下是关于莱芜玉器修补店铺的详细信息和相关知识扩展: 一、莱芜玉器修补店铺分布1. 主城区集中地 莱芜区的凤
    2025-06-19 玉器 3607浏览
全站推荐
  • 关于英国油画家麦布莱克(假设指Thomas Lawrence或George Romney等18-19世纪肖像画家,但需确认具体人物),目前艺术史中并无此译名对应的明确记载。可能存在以下情况:1. 译名差异问题 中文资料中"麦布莱克"可能是英文姓氏(如
    2025-07-19 画家 5040浏览
  •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门类,历代发展出多种风格体系,主要可分为以下五大书体及其衍生写法:一、篆书体系1. 大篆(金文/钟鼎文)商周青铜器铭文,以《毛公鼎》《散氏盘》为代表,线条浑厚朴拙,结构错落自然。甲骨
    2025-07-19 书法 2729浏览
  •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之父”。他的艺术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中国20世纪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艺
    2025-07-19 书画 6684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