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至战国时期的玉器种类繁多,以下为代表性玉器名称及相关知识拓展:
一、礼器类
1. 玉琮:外方内圆中空的礼器,象征天地沟通,良渚文化已出现,商周延续并演变。
2. 玉璧:扁平圆形中孔,用于祭天或象征权力,《周礼》载"以苍璧礼天"。战国出现出廓璧(如镂空龙纹璧)。
3. 玉圭:扁平长条形,诸侯朝觐所用,东周出现尖首圭和方首圭的分化。
4. 玉璋:半圭为璋,用于祭祀山川,《诗经》有"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记载。
二、仪仗类
5. 玉戈:礼仪化兵器,商代多大型玉戈,西周后形制趋小。
6. 玉钺:由石斧演化而来,象征军事权力,早期有刃部开片工艺。
三、佩饰类
7. 玉璜:半璧或弧形佩饰,商代多素面,战国出现双层透雕璜(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8. 玉玦:环形带缺,早期耳饰,商代妇好墓出土龙形玦。
9. 玉冲牙:组玉佩末端组件,战国楚墓常见齿牙状造型。
10. 玉觿:锥形解结器,西周后渐成佩饰,多雕龙纹。
11. 玉韘:实用射箭扳指,商代始见,汉代演变为心形佩(韘形佩)。
四、葬玉类
12. 玉覆面:缀玉面罩,西周首创,战国发展成完整玉衣雏形。
13. 玉琀:含于口中,多为蝉形,《说文》载"蝉蜕而复生"的寓意。
14. 玉握:握于手中的猪形或管状玉,象征财富。
五、实用器类
15. 玉勺:安阳妇好墓出土实用调酒器。
16. 玉匕:食器或取药工具,常饰兽面纹。
工艺特征:商代多用双勾阴线,西周流行斜刀工艺,战国出现游丝毛雕及镶嵌技术。材质多见和田玉、岫岩玉,常见纹饰包括龙纹、谷纹、云雷纹等。地域特色上,楚国多出透雕龙纹佩,秦国流行简约风格。
典型考古发现:殷墟妇好墓(755件玉器)、三门峡虢国墓(西周组玉佩)、随州曾侯乙墓(战国多节玉佩)。《周礼·考工记》记载"玉人"职掌反映制度化生产体系。此时期玉器从神权象征转向礼仪装饰,体现礼制与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