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书画知识 >> 画家 >> 百科详情

画家王翚山水册页作品欣赏

2025-07-03 画家 责编:奇石百科 3415浏览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江苏常熟人,清初四王之一,是"虞山派"创始人。其山水册页作品集中体现了清代正统派绘画的审美追求,在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具有典型性特征:

画家王翚山水册页作品欣赏

一、笔墨技法特征

1. 皴法融合南北

王翚以"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著称,册页中常见披麻皴与斧劈皴的有机结合。其披麻皴承袭黄公望的疏朗灵动,斧劈皴则取法李唐的刚劲有力,如《仿古山水册》中可见干笔渴墨与湿笔渲染的交替运用。

2. 青绿设色创新

在《仿赵伯驹山水册》中,王翚突破明代吴门青绿的装饰性倾向,通过矿物颜料薄染多层的手法,既保持色彩的明艳度,又传达出文人画的雅致韵味。

二、构图章法特点

1. 三段式空间构成

典型如《小中现大册》,采用"近景古木-中景水岸-远景群山"的经典范式,通过云雾留白实现空间过渡,体现出对宋人"三远法"的创造性继承。

2. 册页的特殊性处理

十二开册页常作四季时序排列,每开约23×34cm的尺幅内,通过折带皴表现山体转折,以"截景式"构图强化画面张力,符合册页把玩的观赏需求。

三、艺术史价值

1. 摹古中的创造

王翚临摹过大量宋元名迹,其《仿古山水册》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在笔墨秩序重构中展现个人理解。如仿王蒙《青卞隐居图》一开,将原作的繁密转化为疏朗,体现"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主张。

2. 流派影响

其册页创作规范直接影响后世"虞山派"画家如杨晋、顾昉等人的创作,乃至对宫廷画家唐岱的《绘事发微》理论建构产生启示。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山水清音册》典型展现了晚年变法后的艺术特征:渴笔焦墨与淡彩渲染形成强烈对比,题跋书法与画面形成"书画互映"关系,这种综合性艺术处理标志清代文人画册页创作的新高度。

研究者应注意,王翚现存册页真伪混杂,上海博物馆藏《仿古山水十六帧》经徐邦达鉴定存有后添款现象。鉴赏时需重点观察其"毛笔墨彩"的独特笔性,特别是枯润相生的苔点技法。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朝鲜油画的拍卖市场近年来逐渐受到国际关注,尤其在亚洲艺术收藏领域呈现出独特的热度。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特点及相关知识:1. 主题与风格 朝鲜油画以写实主义为主流,主题多反映社会风貌、自然风光及历史叙事,如集
    2025-07-02 画家 302浏览
  • 英国著名画家赫伯特·詹姆斯·德拉波(Herbert James Draper,1863-1920)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至爱德华时期的重要艺术家,以其神话题材的唯美主义画风和精湛的技法闻名。以下是关于其艺术生涯与作品的核心分析:1. 神话与古典主题
    2025-07-01 画家 2052浏览
栏目推荐
  • 台湾画家在上海购房需遵循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流程与注意事项如下:1. 购房资格 - 根据《上海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的通知》,台湾居民在大陆购房需提供有效明(如台胞证)及在沪连续1年以上
    2025-06-02 画家 2958浏览
  •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漫画家,需要说明的是,漫画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思想文化繁荣著称,出现了诸
    2025-06-02 画家 2532浏览
  • 1. 从艺术史角度分析,这种被家人忽视的画家往往具有独特的创作视角。如梵高早期作品就因不被理解而埋没,其《吃土豆的人》运用灰暗色调表现农民生活,技法上采用厚涂法(impasto)形成特殊质感。这类画家通常会在作品中
    2025-06-01 画家 8861浏览
全站推荐
  • 关于薛仁贵签字画押入狱的历史事件,需结合唐代法律制度和薛仁贵生平进行考辨:1. 历史背景辨析薛仁贵作为唐初名将(614-683年),新旧《唐书》记载其因大非川之败贬为庶人,但未提及"签字画押"细节。唐代司法程序中的"画
    2025-07-01 字画 7119浏览
  • 成都女画家与狼共舞事件后续发展及深度解析:1. 生态艺术实践的争议持续发酵 该事件引发艺术界对野生动物互动型创作的辩论。中国美术家协会生态艺术委员会近期发布《野生动物题材创作指南》,明确禁止以干扰野生动物自
    2025-07-01 画家 8609浏览
  • 四尺斗方书法作品纸是中国传统书法创作中常用的宣纸规格之一,其标准尺寸为68×68厘米(或69×69厘米,因不同厂商略有差异),由四尺整张宣纸(138×69厘米)对裁成正方形而得。以下是关于其特点、用法及相关知识的详细说明
    2025-07-01 书法 9909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