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鉴定器的使用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并需结合专业知识和注意事项:
1. 设备准备与校准
使用前需确保鉴定器(如折射仪、分光镜、紫外灯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折射仪需用标准折射液校准,分光镜需调整光源至合适强度。热导仪需预热,确保探头灵敏度稳定。
2. 样本处理
清洁待测珠宝玉石表面,避免污渍或油脂影响检测结果。对于折射率测试,需在宝石抛光面滴加折射液(如二碘甲烷),消除表面散射光。
3. 基础光学测试
- 折射率检测:将宝石台面贴合折射仪棱镜,观察读数线位置,通过转动目镜测得单折率或双折率,区分仿制品(如合成刚玉折射率1.762-1.770,而玻璃通常低于1.70)。
- 多色性观察:使用二色镜在透射光下转动宝石,观察颜色变化。例如,红宝石显示橙红-紫红二色性,而红色尖晶石无此现象。
4. 光谱分析
分光镜用于检测吸收光谱。天然翡翠在437nm处有铁吸收线,染色翡翠会在红区显示宽带吸收。红宝石的铬谱(694nm双线)是重要鉴定依据。
5. 荧光反应测试
长波(365nm)和短波(254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特征。例如,天然钻石多数呈蓝白色荧光,而某些合成钻石可能呈现绿黄色荧光。缅甸红宝石常见红色荧光,热处理样品荧光可能减弱。
6. 密度与比重检测
使用静水称重法或电子比重仪。翡翠密度约3.33-3.34g/cm³,而水沫子(钠长石)仅2.60-2.63g/cm³,可通过差异排除仿品。
7. 显微镜检查
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天然宝石含矿物包裹体(如橄榄石的“睡莲叶”状裂隙),合成宝石可见弯曲生长纹或气泡。红宝石中的金红石针与合成品针状物形态差异显著。
8. 热导性与电导性
钻石热导仪可区分钻石(导热率高)与莫桑石(导电性差异)。但需注意某些处理钻石(如镀膜)可能干扰结果。
9. 数据综合判断
比对各项参数与标准数据库(如GIA或NGTC标准),结合外观特征(如翡翠的翠性、和田玉的毛毡结构)进行交叉验证。例如,碧玺的高双折射率(0.018)与电气石管状包裹体可辅助确认身份。
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化学试剂接触宝石或仪器探头。
某些处理技术(如填充、扩散)需结合红外光谱等高端设备进一步确认。
市场上常见仿品(如立方氧化锆、合成碳硅石)的物理参数可能与天然宝石高度接近,需多维度检测。
珠宝鉴定需系统学习矿物学知识,建议参考《系统宝石学》等专业教材,必要时送检国家级检测机构(如国检NGTC)复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