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创作工具和材料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笔:中国画使用的笔主要是毛笔,根据笔毫的软硬可分为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如狼毫,弹性强,适合勾勒线条;软毫如羊毫,吸墨量大,适合渲染;兼毫则结合两者特点,用途广泛。此外,还有特殊用途的笔,如山水画中的“斧劈皴”常用硬毫笔。
2. 墨:传统中国画用墨以松烟墨和油烟墨为主。松烟墨色泽乌黑,适合写意画;油烟墨光泽感强,多用于工笔画。现代也使用墨汁,如“一得阁”“曹素功”等品牌。墨的浓淡变化(“五色墨”)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3. 纸:生宣纸吸水性强,墨色层次丰富,适合写意画;熟宣纸经过胶矾处理,不洇墨,适用于工笔画。此外,还有半生熟宣、皮纸、绢等载体。宋代以前多用绢作画,元代后宣纸逐渐普及。
4. 砚:用于研磨墨块,以端砚、歙砚最为著名。优质砚台发墨细腻,储墨不干。现代创作中砚台的使用减少,但仍是传统绘画的重要象征。
5. 颜料:传统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等,色彩沉稳耐久;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透明度高。近代引入化工颜料,但传统画家仍重视天然颜料的独特质感。
6. 辅助工具:包括调色碟、笔洗、镇纸、笔帘等。其中水盂(笔洗)对控制墨色浓淡至关重要,陶瓷笔洗被视为文人雅器。
中国画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艺术效果。例如,八大山人喜用生宣表现水墨淋漓,宋徽宗则偏爱绢本工笔。元代以后“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其品质直接影响作品气息。现代艺术家也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创新,如实验水墨对宣纸肌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