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瓷器之所以呈现出油润的质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工艺进步:清代中后期,瓷器工艺不断提升,窑炉温度更加精控,釉料更加优化。这些都为瓷器表面呈现出光润、滑腻的质感创造了条件。
2. 釉料改良:清末瓷厂开始尝试在釉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如氧化铋、钛白等,这些物质能增加釉料的流动性和光泽度,使得成品瓷器表面光滑柔润。
3. 修饰工艺改良:清末瓷工们还逐步掌握了一些后期修饰工艺,如抛光、打蜡等,能有效提升瓷器表面的光泽感和润滑度。
4. 材质改良:随着配料工艺的不断优化,清末瓷器所用的高岭土、长石等原料也更加纯净优质,这些都为瓷器表面的油润质感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5. 使用环境影响:清末时期,宫廷、贵族们普遍喜欢收藏和使用这种油润光滑的瓷器,这种流行审美导致了这一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持续改良和优化。
总之,清末瓷器呈现出独特的油润质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瓷器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这种优良品质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