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牌子的尺寸多样,具体根据用途、形制和时代特征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分类及扩展知识:
1. 常规尺寸范围
- 小型牌子:长3-5厘米,宽2-4厘米,厚度0.3-0.8厘米。多见于明清时期的佩饰或文房用品,如子冈牌,典型尺寸为4×6厘米,厚度约0.5厘米。
- 中型牌子:长6-10厘米,宽4-6厘米,厚度0.5-1.5厘米。适合作为赏玩件或陈设品,常见于仿古主题的山水人物牌。
- 大型牌子:长10厘米以上,宽度比例协调,厚度可达2厘米。多用于摆件或宗教礼器,如清代宫廷大型玉册或铭文牌。
2. 形制影响尺寸
- 矩形牌:高宽比接近黄金分割(如4:6或5:7),边缘常带倭角或浮雕边框。
- 圆形牌(璧形):直径3-12厘米不等,战国玉璧牌直径多在5-8厘米,中间穿孔比例约1:3。
3. 工艺与厚度的关系
- 薄胎牌子(0.3-0.5厘米)注重透雕技法,清代常见三层透雕,需保持玉料韧性。
- 厚胎牌子(1-2厘米)多用于高浮雕或深刀工艺,如元代「春水」题材的立体雕琢。
4. 文化符号与尺寸规范
- 汉代玉刚卯长宽约3×1厘米,符咒文字要求每面8字,共32字,尺寸严格对应礼制。
- 乾隆时期的「玉图画」牌子尺寸仿照册页,常见8×12厘米,配紫檀边框展示。
5. 现代创新尺寸
- 珠宝镶嵌牌长宽控制在3×2厘米以内,配合18K金扣头;
- 大型山子牌长度可达20厘米,保留天然皮壳形成画面构图。
玉器尺寸需兼顾美学比例与功能性,宋代《玉作图解》强调「以料定形」,现代机雕虽能标准化,但手工制牌仍遵循「七分设计,三分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