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光灯观察邮票时,荧光反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黄变邮票的特征
- 纸张老化:发黄邮票的纸张因氧化或酸性物质降解,可能在紫外光下呈现暗黄色或棕黄色荧光,这是纤维素老化的典型表现。
- 胶层残留:老邮票的动物胶或合成背胶若发生变质,可能产生局部黄色荧光斑点,尤其在湿润环境下保存的邮票更明显。
- 污染物影响:接触汗渍、油脂或化学溶剂后,污染物与纸张发生反应,紫光灯下会显示不均匀的黄色光斑。
2. 无黄变邮票的特征
- 现代防伪纸:80年代后邮票多用含荧光增白剂的纸张,紫光下呈现亮蓝色或白色荧光,这是人为添加的光学增亮剂(如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典型反应。
- 特种油墨:部分邮票使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暗记,在紫光下显现特定颜色(如绿色、红色),与纸张底色形成对比。
3. 扩展知识
- 历史阶段差异:1950年代前的邮票多用棉麻浆纸,紫光下常显暗调;而现代邮票采用化学木浆纸,荧光反应更强烈。
- 鉴别价值:紫光灯可识别二战时期部分邮票的隐蔽标记,如英国战时邮票的隐性红色编号。
- 保存建议:紫外线会加速纸张老化,检测时应控制在30秒内,避免使用波长低于365nm的短波紫外灯。
邮票的荧光反应是材质、工艺与保存状态的综合体现,专业鉴定需结合纸质、齿孔、水印等多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