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翡翠原石真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下为专业鉴别要点及扩展知识:
1. 观察皮壳特征
- 天然皮壳:真翡翠原石皮壳通常有风化纹、砂粒感(如莫西沙场口的盐砂皮、木那场口的白盐砂),砂粒分布自然紧密,凹凸不平处可见矿物结晶。
- 假皮壳:人工做假的皮壳多采用胶粘砂、水泥混合染色,砂粒松散且颜色过于均匀,敲击时声音沉闷(天然皮壳敲击声清脆)。
2. 打灯透光观察
- 使用强光手电(建议590nm黄光灯)照射原石:
- 真翡翠可见纤维交织结构(“苍蝇翅”反光),绿色部分有层次感,光线扩散柔和;
- 假原石可能出现染色痕迹(颜色呈网状分布),或透光性异常(如注胶处理的B货翡翠光晕浑浊)。
3. 密度与重量测试
- 天然翡翠密度3.30-3.36g/cm³,手感沉甸。可通过静水称重法测算密度,若数值显著偏低(如低于3.0)可能为水沫子(钠长石)或马来玉等仿品。
4. 紫外荧光反应
- UV灯下天然翡翠多数无荧光反应(个别高冰种可能弱蓝白荧光)。染色或注胶翡翠会发出强烈蓝白色荧光(B货)或黄绿色荧光(部分C货)。
5. 化学成分检测
-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可检测元素组成:
- 真翡翠含Cr、Fe致色元素,且SiO₂含量约58%;
- 石英岩仿品SiO₂超90%,染色岫玉含Mg元素偏高。
6. 放大检查结构
- 50倍放大镜观察切面或开窗处:
- 天然翡翠为变斑晶交织结构,可见硬玉矿物解理面;
- 玻璃仿品有气泡流纹,脱玻化玻璃可见放射状雏晶。
7. 红外光谱分析
- 专业机构通过红外光谱检测:
- 天然翡翠在1500-1700cm⁻¹无吸收峰;
- 注胶翡翠会出现2850-2960cm⁻¹有机峰(环氧树脂特征)。
8. 场口特征比对
- 不同矿区原石有特定表现(如帕敢基黑乌沙皮薄雾少,会卡原石多见水翻砂)。假原石常混淆场口特征。
9. 裂隙与颜色分布
- 真翡翠色根由内向外渐变,裂隙处颜色加深但不扩散;
- 染色翡翠颜色沿裂隙富集,呈现“丝瓜瓤”状分布。
补充知识:缅甸翡翠矿区已采用区块链溯源技术,部分正规渠道原石配有电子。若遇到“公斤料”声称高冰满绿,需高度警惕。老玩家常通过“泼水验砂”(真皮遇水砂粒立挺)辅助判断,但需结合其他方法。目前市场常见仿冒品包括“永楚料”(危地马拉翡翠,密度偏低)和“穿衣翡翠”(表层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