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哪朝的瓷器最值钱

2025-06-13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8973浏览

中国历朝瓷器中最值钱的通常是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精品,尤其是御窑烧制的官窑瓷器。以下是具体分析:

哪朝的瓷器最值钱

1. 宋代(960-1279年)

宋代瓷器以极简美学和釉色工艺闻名,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存世量极少,市场价值极高。

- 汝窑:存世不足百件,201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亿港元成交。

- 官窑:釉色沉稳,开片自然,宋徽宗时期的作品尤为珍贵。

- 钧窑:"窑变"釉色独特,"玫瑰紫"等品种备受推崇。

2. 元代(1271-1368年)

青花瓷技术成熟,元青花因使用进口钴料(苏麻离青)而呈色艳丽,存世稀少。

- 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拍出2.3亿元,创当时中国艺术品纪录。

- 釉里红和枢府瓷(卵白釉)也极具收藏价值。

3. 明代(1368-1644年)

永乐、宣德、成化三朝瓷器代表高峰:

- 永宣青花:苏麻离青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发色浓艳,有"铁锈斑"特征。

- 成化斗彩:以鸡缸杯著称,2014年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2.8亿港元。

- 嘉靖万历五彩瓷色彩对比强烈,存量较少。

4. 清代(1636-1912年)

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粉彩技术登峰造极:

- 康熙五彩:釉上彩代表作,《十二花神杯》成套者价值过亿。

- 雍正珐琅彩:瓷胎画珐琅工艺精细,2018年一只雍正珐琅彩碗以1.5亿港元成交。

- 乾隆转心瓶:复杂镂空工艺,2010年一件乾隆粉彩镂空瓶以5.5亿元天价创纪录。

其他影响因素

官窑比民窑价值更高,底款、御题诗等皇家标识可提升价值。

特殊历史背景的瓷器(如元代至正型青花)有学术和收藏双重意义。

保存状态和流传有序的 provenance(如清宫旧藏)会大幅提高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元代以前的高古瓷因鉴定难度大,市场流通较少,而明清瓷器因存世量相对多且工艺华丽,近年拍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瓷器的开片效果并非单纯由年份决定,而是取决于胎釉、烧制工艺、保存环境等多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1. 开片的形成机理 开片是釉层与胎体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自然裂缝。宋代汝窑、官窑等名瓷常在烧制后几年内开始
    2025-09-13 瓷器 6902浏览
  • 瓷器的质量大于坯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釉料层的增加 釉料是覆盖在坯体表面的玻璃质层,主要成分包括石英、长石、高岭土等,烧结后形成致密结构。釉料密度通常高于未烧结的坯胎(如素坯密度约1.8-2.2 g/cm³,釉料烧结
    2025-09-13 瓷器 5660浏览
栏目推荐
  • 水窑瓷器主要指的是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水头镇一带古代瓷窑生产的瓷器。这一地区在宋金时期曾是非常重要的民窑体系,属于磁州窑系的分支,以生产粗瓷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其特点:1. 历史
    2025-08-11 瓷器 8487浏览
  • 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瓷器各有特色,优劣需根据具体需求和审美偏好评判,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比分析: 1. 历史渊源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南宋达巅峰,以“粉青”“梅子青”釉色闻名,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釉色类玉,多素雅无
    2025-08-10 瓷器 2858浏览
  • 贴花瓷器与粉彩瓷器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中两种不同的装饰技法,具有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工艺、视觉效果、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等方面:1. 工艺差异 - 贴花瓷器:采用“转印”技术,将预先绘制好的纹样(通常为釉上彩或
    2025-08-10 瓷器 5889浏览
全站推荐
  • 华夏观赏石(也称华夏奇石)是中华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并在宋代发展为独立的赏玩门类。以下是关于华夏观赏石的详细分析: 一、主要分类与特征1. 四大名石体系 - 灵璧石(安徽):以"瘦皱透
    2025-09-14 奇石 7168浏览
  • 电视背景墙采用玉石壁画作为装饰材料,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但需综合考虑材质特性、空间适配及维护成本等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优点分析:1. 天然质感与独特性 玉石壁画以天然玉石或人造
    2025-09-14 玉石 7011浏览
  • 翡翠吊坠、手镯、项链的批发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从价格构成、市场行情和选购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价格主要影响因素1. 种水等级 - 玻璃种/冰种:高档料,吊坠批发价通常在5000-5万元/件,手镯10万-50万元/条(满绿或
    2025-09-14 吊坠 527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