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玉石知识 >> 玉石 >> 百科详情

人造玉石配方揭秘

2025-09-03 玉石 责编:奇石百科 1587浏览

人造玉石的和生产工艺因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人造玉石的技术和关键要点:

人造玉石揭秘

一、树脂基人造玉石(仿翡翠/玛瑙)

1. 基材

-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占比30-50%,常用邻苯型或间苯型树脂

- 氢氧化铝粉(Al(OH)₃)40-60%作为填充剂,粒径控制在400-800目

- 色浆0.5-3%,采用无机颜料如氧化铬绿(仿翡翠)、氧化铁红(仿鸡血石)

- 固化剂MEKP(过氧化甲乙酮)1-2%

2. 工艺要点

- 真空搅拌脱泡(-0.095MPa以上)

- 模具采用抛光不锈钢或硅胶模

- 60℃恒温固化4-6小时

- 表面需进行UV镀膜处理增强耐磨性

二、玻璃质人造玉石(稀土夜光玉)

1. 熔融

- 石英砂(SiO₂)55-65%

- 硼砂(Na₂B₄O₇·10H₂O)15-20%

- 碳酸钙(CaCO₃)8-12%

- 稀土发光材料(SrAl₂O₄:Eu,Dy)5-8%

2. 关键工艺

- 1350-1450℃高温熔制

- 采用浇铸法成型

- 退火温度需控制在520±10℃

三、复合人造石英石

1. 主流体系

- 石英砂(6-30目)90-93%

- 树脂(改性丙烯酸)7-9%

- 偶联剂(硅烷KH-570)0.3-0.5%

- 固化剂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2. 生产创新

- 使用振动压缩成型技术(压力20-30MPa)

- 后期需经过定厚抛光和防污处理

- 近年流行添加纳米TiO₂实现自清洁功能

四、关键技术突破点

1. 仿真度提升:采用多层浇注技术模仿天然玉石的絮状结构,如添加云母片仿"棉絮"效果。

2. 环保改进:部分企业开始使用大豆油基树脂替代石油基树脂。

3. 功能性拓展:掺入石墨烯可提升导热性,制作保温玉石板材。

注:以上需根据具体设备条件和产品要求调整,生产过程中需注意有机挥发物(VOC)控制和固化程度检测。人造玉石的莫氏硬度通常为4-6级,低于天然玉石(和田玉6-6.5,翡翠6.5-7),这是鉴别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玉石王与黄金作为两种古老的贵重材料,各自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在收藏与投资领域,它们常常被作为对比对象,但二者的本质属性和应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材质特性、市场定位、投资价值、文化意义
    2025-10-24 玉石 779浏览
  • 彩色的玉石是什么彩色玉石是指在自然界形成过程中,因含有特定微量元素或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丰富色彩的玉石种类。与常见的白色或浅色玉石不同,彩色玉石以其独特的颜色辨识度和稀有性,在珠宝、艺术品和装饰领
    2025-10-24 玉石 5499浏览
栏目推荐
  • 在珠宝首饰的世界里,玉石以其温润内敛的光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备受青睐。其中,玉石串珠和玉石吊坠是两种最为常见且经典的形制。虽然它们都以玉石为材质,但在设计理念、佩戴方式、文化寓意乃至收藏价值上都有
    2025-09-21 玉石 3212浏览
  • 女士可以戴哪种玉石手镯在中华文化的璀璨长河中,玉石手镯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美好寓意的传世之宝。对于现代女性而言,选择一款合适的玉石手镯,既能彰显个人品味,又能寄托对健康、平安与
    2025-09-21 玉石 5830浏览
  • 玉石碗的形成工艺过程玉石碗作为一种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的器物,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审美追求。玉石碗的形成过程涉及多个复杂步骤,包括选料、设计、切割、粗加工、精雕细琢、抛光和最
    2025-09-21 玉石 9696浏览
全站推荐
  •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书圣”,其书法艺术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更对后世书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楷书、行书、草书的集大成者,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体现了对笔法、结构、章法的全面掌
    2025-10-25 书法 1786浏览
  • 书画山水装饰灯饰是一种将中国传统书画山水艺术与现代照明技术相结合的装饰灯具,既保留了国画的意境之美,又融合了现代设计的实用性。这类灯饰通过将山水画卷作为视觉元素,运用透光材质与光影技术,创造出独特的文
    2025-10-25 书画 8935浏览
  • 紫砂壶使用多久会包浆变色:一篇关于紫砂壶包浆形成机制的专业解析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包浆形成过程一直是茶友关注的焦点。所谓包浆,是指紫砂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茶水、茶垢、手汗等自然因素
    2025-10-25 紫砂壶 6024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