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送吊坠骗局是一种常见的促销诈骗手段,通常利用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实施欺诈。以下是几种典型案例及分析:
1. 虚假抽奖活动
商家以“购物满额赠送高档吊坠”为噱头,声称吊坠为“天然玉石”或“999足金”,实际为成本几元的合金或塑料制品。受害者需支付高额“包装费”或“税费”,最终获得廉价商品。例如,某电商平台以“消费满299送和田玉吊坠”为诱饵,后续以“激活证书”为由收取198元,吊坠经鉴定仅为玻璃材质。
2. 诱导充值骗局
线下店铺推出“充值返现+赠吊坠”活动,承诺充值金额可全额消费,但消费者充值后,商家以“系统故障”“活动结束”等理由拒绝兑现,所赠吊坠多为劣质产品。这类骗局常针对中老年群体,利用他们对贵金属的保值心理。
3. 捆绑销售陷阱
部分直播间宣称“买一送一”,购买高价商品(如保健品)赠送“品牌吊坠”,但实际商品价格虚高,吊坠无任何认证标识。例如,某直播间将成本30元的钛钢吊坠包装成“奢侈品同款”,搭配标价998元的保健品销售。
4. 钓鱼网站诈骗
虚假购物网站弹出“限时免费送吊坠”广告,需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邮费。消费者提交信息后,不仅收不到商品,还可能遭遇银行卡盗刷。此类骗局常模仿知名品牌官网,域名多为拼写错误(如“taoba0.com”)。
5. 传销式裂变推广
以“拉人头送吊坠”为名,要求消费者发展下线才能领取赠品,实质为非法传销。赠送的吊坠成本极低,但参与者因贪图赠品卷入传销网络。
延伸风险提示:
材质造假:所谓“翡翠”“水晶”吊坠多为染色石英或合成材料,部分含铅、镉等有害物质。
证书伪造:骗子常提供虚假鉴定证书,扫码链接指向自制网页,无权威机构背书。
个人信息泄露:参与活动需谨慎填写电话、住址,避免被倒卖至黑产链。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商家若存在欺诈行为,应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建议保留交易记录、广告截图等证据,向12315或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