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朝海关邮政发行的"大龙邮票",其设计、印制和发行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下是关于大龙邮票的详细特点和相关知识扩展:
1. 发行背景
大龙邮票诞生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由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提议设立的海关邮政发行。当时清政府尚未成立国家邮政系统,海关邮政是近代中国邮政的雏形。1878年首次发行后,主要用于北方通商口岸的邮务往来。
2. 基本特征
- 图案设计:采用中式云龙戏珠图案,龙为五爪龙,象征皇权;衬以云纹、海水江崖纹,体现传统皇家艺术风格。
- 版式分类:分薄纸、厚纸、阔边三种版别,其中1882年发行的阔边版因存世稀少(尤其5分银新票存世不足百枚)被誉为"西半球最珍罕邮票"。
- 齿孔工艺:早期为无齿孔设计,后期出现手工打孔版本,齿孔度数不一,成为鉴别版别的重要依据。
3. 技术细节
- 采用铜版雕刻印刷,由上海海关造册处承印。
- 面值以银两为单位: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对应不同邮件重量标准。
- 全张规格早期为25枚(5×5),后期改为20枚(5×4)。
4. 历史意义
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开端,打破了延续数千年的驿站制度。其设计融合了中西元素:龙图彰显主权意识,而拉丁字母"CHINA"和面值单位"CANDARIN"则体现国际化需求。
5. 收藏现状
现存大龙邮票多为使用过的旧票,新票尤其连张存世极少。2019年香港拍卖会上,一套大龙邮票三全张以575万港元成交。中国邮政博物馆藏有大龙邮票的原雕刻版。
这套邮票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努力,其邮政史价值远超面值。后续1897年发行的"小龙邮票"和"慈禧寿辰纪念票"均延续了大龙邮票的设计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