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中的“其”指代的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四项传统技艺,即古琴、围棋、书法和绘画。这四项技艺在中国古代被视为衡量一个人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的重要标准,合称“四艺”或“文人四友”。具体解析如下:
1. 琴(古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三千多年历史。它不仅是音乐工具,更是儒家“六艺”之一,象征高洁的品格。古琴音乐追求“清微淡远”的意境,代表作如《广陵散》《流水》被列为联合国非遗。古人认为弹琴可修身养性,甚至沟通天地,《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记载。
2. 棋(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蕴含深厚的战略哲学。棋盘象征宇宙,黑白子代表阴阳博弈,棋局变化多达10^170种,远超宇宙原子总数。宋代《棋经十三篇》系统论述其理论,而“胜负心”与“平常心”的辩证关系更成为文人哲思的载体。
3. 书(书法)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展现线条艺术。从甲骨文到晋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再到唐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不同书体体现时代审美。书法强调“字如其人”,笔法中藏有“永字八法”等核心技法。
4. 画(国画)
国画以水墨为主,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讲究“气韵生动”和“留白”意境,五代荆浩《笔法记》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宋代文人画兴起后,诗书画印结合成为传统,如苏轼“诗画本一律”的主张。
这四艺彼此关联:古琴的韵律暗合书法节奏,围棋布局似山水画构图,而题画诗则融合书与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曾将书画同源理论化,明代徐渭更是四艺兼通的代表。四艺的学习需长期积累,如古琴有“百日筑基”之说,书法需“池水尽墨”,这种修炼过程本身即是传统文人的精神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