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收藏知识 >> 钱币 >> 百科详情

古人如何制造钱币

2025-07-01 钱币 责编:奇石百科 289浏览

中国古代钱币制造工艺历经多个阶段发展,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古人如何制造钱币

1. 范铸法(先秦至隋唐主流工艺)

- 泥范制作:用细泥制成钱范(模具),阴干后焙烧成陶范,早期为一范一钱,汉代发展出叠铸技术,一次可铸数十枚。

- 金属熔炼:将铜、铅、锡按比例熔成合金,青铜币铜含量通常为70%-80%,加入铅锡可降低熔点并改善流动性。

- 浇铸成型:将铜液注入钱范,冷却后破范取钱,需进行挫边、打磨等后期处理。

- 代表性钱币:如战国刀币、秦半两、汉五铢,范铸法易产生流铜、错范等特征,成为现代辨伪重要依据。

2. 翻砂法(唐代以降主要工艺)

- 型砂处理:选用极细的黏土砂,经反复淘洗后制成砂箱。母钱(标准钱模)压入砂箱形成型腔。

- 浇注系统:设置浇口、排气道,宋代已出现多腔串联的竖式浇注,提升效率。

- 工艺优势:砂型可反复使用,成本低于范铸法,《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明代翻砂流程。

3. 錾刻与失蜡法

- 样钱雕刻:中央户部或地方钱监先制作象牙、蜡质的雕母,再翻铸母钱。

- 特殊钱币:宫廷赏赐用的金银钱、镇库大钱等采用失蜡法,可实现精细纹饰,如唐代开元通宝金银钱。

4. 合金配比与防伪

- 成色标准:唐代开元通宝铜料占比83%,明清制钱含铜60%左右,其余为锌、铅。

- 防伪措施:宋代出现锡母、清代采用部颁样钱制度,私铸币常因合金配比差异而显青灰或偏红。

5. 后期加工

- 锉钱:铸后穿口留有毛刺,需用方锥穿凿,再用锉刀修整,清代钱局设有专职锉边匠。

- 滚边:将钱币放入木槽与磨石滚动打磨,使边缘光洁。

古代铸钱还涉及严格管理制度,如汉代上林三官垄断铸币权,明代宝源局设"作头"监督生产。不同朝代钱文书法也有演变,从秦代李斯小篆到北宋御书体(如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兼具货币与艺术价值。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梦到捡到大量银元和古钱币的梦境,从心理学、民俗文化和象征意义角度可能有以下多重解读:1. 财富与机遇 古代银元属硬通货,象征物质财富的积累。此类梦境可能反映潜意识对经济安全的渴望,或是现实中对新投资机会的敏
    2025-08-28 钱币 4757浏览
  • 威海古玩市场的钱币收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历史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类:1. 清代及民国钱币 威海作为近代重要港口,历史上流通的清代铜圆(如光绪元宝、宣统通宝)和民国银元(如袁大头、孙小头)较常见。由于山东
    2025-08-27 钱币 9742浏览
栏目推荐
  • 辨别钱币的新旧程度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判断:1. 材质与色泽变化 - 金属币:新币通常保留金属原始光泽(如铜币呈金黄色、银币呈亮白色),旧币因氧化会变暗,铜币可能出现绿锈或黑斑,银币易发
    2025-07-26 钱币 1672浏览
  • 蒲城出土的古钱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以下要点综合分析:1. 时代与稀有性 汉代五铢钱、唐代开元通宝等常见钱币存世量大,单枚价格通常较低(几十元至数百元),而稀少的王莽“金错刀”或清代母钱可能达数万元
    2025-07-26 钱币 4825浏览
  • 南京文交所钱币邮票交易中心是中国钱币邮票实物电子化交易平台,成立于2011年,由江苏省金融办批准设立,曾推动钱币邮票收藏品市场的标准化和金融化进程。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相关知识扩展:1. 交易模式创新 采用"现货
    2025-07-26 钱币 4116浏览
全站推荐
  • 南宋龙泉窑瓷器的底足特征及其相关研究:1. 修胎工艺 南宋龙泉窑底足修胎极为规整,胎体厚薄均匀,常见平切或略带弧度的切削。足墙多数直立或微外撇,厚度约3-5毫米,晚期产品足墙渐薄。工匠会刻意在底足外缘削出浅棱
    2025-08-26 瓷器 7997浏览
  • 绿松石出汗后发白,主要与材质特性、化学反应及保养不当有关。以下是详细原因及扩展知识:1. 多孔结构与吸水特性 绿松石属于磷酸盐矿物,具有多孔结构,易吸收水分、汗液或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汗液中的盐分、酸性物
    2025-08-26 绿松石 4861浏览
  • 和田玉白菜的真假鉴别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为关键要点及扩展知识:1. 材质鉴别 - 颜色与纹理:真和田玉白菜的颜色自然柔和,常见白色、青色或糖色,纹理细腻呈纤维交织结构。染色假冒品颜色艳丽浮夸,强光下
    2025-08-26 和田玉 5877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