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收藏知识 >> 钱币 >> 百科详情

古人如何制造钱币

2025-07-01 钱币 责编:奇石百科 289浏览

中国古代钱币制造工艺历经多个阶段发展,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古人如何制造钱币

1. 范铸法(先秦至隋唐主流工艺)

- 泥范制作:用细泥制成钱范(模具),阴干后焙烧成陶范,早期为一范一钱,汉代发展出叠铸技术,一次可铸数十枚。

- 金属熔炼:将铜、铅、锡按比例熔成合金,青铜币铜含量通常为70%-80%,加入铅锡可降低熔点并改善流动性。

- 浇铸成型:将铜液注入钱范,冷却后破范取钱,需进行挫边、打磨等后期处理。

- 代表性钱币:如战国刀币、秦半两、汉五铢,范铸法易产生流铜、错范等特征,成为现代辨伪重要依据。

2. 翻砂法(唐代以降主要工艺)

- 型砂处理:选用极细的黏土砂,经反复淘洗后制成砂箱。母钱(标准钱模)压入砂箱形成型腔。

- 浇注系统:设置浇口、排气道,宋代已出现多腔串联的竖式浇注,提升效率。

- 工艺优势:砂型可反复使用,成本低于范铸法,《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明代翻砂流程。

3. 錾刻与失蜡法

- 样钱雕刻:中央户部或地方钱监先制作象牙、蜡质的雕母,再翻铸母钱。

- 特殊钱币:宫廷赏赐用的金银钱、镇库大钱等采用失蜡法,可实现精细纹饰,如唐代开元通宝金银钱。

4. 合金配比与防伪

- 成色标准:唐代开元通宝铜料占比83%,明清制钱含铜60%左右,其余为锌、铅。

- 防伪措施:宋代出现锡母、清代采用部颁样钱制度,私铸币常因合金配比差异而显青灰或偏红。

5. 后期加工

- 锉钱:铸后穿口留有毛刺,需用方锥穿凿,再用锉刀修整,清代钱局设有专职锉边匠。

- 滚边:将钱币放入木槽与磨石滚动打磨,使边缘光洁。

古代铸钱还涉及严格管理制度,如汉代上林三官垄断铸币权,明代宝源局设"作头"监督生产。不同朝代钱文书法也有演变,从秦代李斯小篆到北宋御书体(如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兼具货币与艺术价值。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关于苏泉钱币的真实性,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综合分析:1. 历史背景考证 苏泉钱币若宣称是古代铸币,需查验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记载。中国历史上以"苏"字开头的官方铸币较少,宋代有苏州地区参与的"苏局"铸造部分铁钱,但形
    2025-06-23 钱币 6025浏览
  • 襄阳樊城地区的钱币回收业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需注意市场行情与专业鉴别:1. 回收范围与种类 钱币回收涵盖古钱币(如清代铜元、民国银元)、现代纪念币(如人民银行发行的生肖币、航天钞)、退出流通的(第三
    2025-06-22 钱币 267浏览
栏目推荐
  • 北宋时期钱币的材质多样,主要根据历史发展阶段和货币类型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类及背景知识:1. 铜钱 北宋最主要的货币是圆形方孔的铜钱,材质以青铜(铜锡铅合金)为主。不同时期合金比例有所调整,例如宋神宗时期
    2025-06-04 钱币 2657浏览
  • 河池古董钱币中心是广西河池市从事古钱币收藏、鉴定、交易的专业机构或市场,其核心业务通常涵盖以下几方面:1. 钱币鉴定与评估 中心通常配备专业鉴定师,利用光学仪器、重量检测、材质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钱币的真伪
    2025-06-03 钱币 3176浏览
  • 中国历史上流通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钱币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五铢钱(汉武帝时期至隋朝) 公元前118年由汉武帝推行,流通超过700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其重量标准为五铢(约3.25克),钱文篆书"五铢
    2025-06-03 钱币 512浏览
全站推荐
  • 辽源市作为吉林省的地级市,虽不是传统古玩交易中心,但仍有多种渠道可回收清代瓷器,同时需注意相关鉴定与市场风险。以下为具体信息和扩展知识: 一、实体回收渠道1. 辽源古玩市场 - 龙山区古玩城(位于龙山区核心商
    2025-06-26 瓷器 5666浏览
  • 绿松石,又称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化学式为CuAl₆(PO₄)₄(OH)₈·4H₂O,因其独特的蓝绿色调而备受青睐。作为人类最早开采的宝石之一,绿松石在古埃及、波斯、中国等文明中均被视为神圣之物,常被用于祭祀、
    2025-06-26 绿松石 9095浏览
  • 和田玉中的“饭糁”与“棉”是两种常见的内部特征,它们虽然都是玉石结构的表现形式,但在成因、形态、对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定义与形态饭糁: 又称“玉花”或“饭渗”,表现为细密的
    2025-06-26 和田玉 691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