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评论画家是南朝梁代的谢赫,他在《古画品录》中对历代画家进行了系统的品评。谢赫的《古画品录》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绘画理论著作之一,还提出了著名的“六”,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谢赫的六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包括:
- 气韵生动:强调画作要有生命力,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
- 骨法用笔:注重用笔的力度和技法,体现画家的功力。
- 应物象形:要求画家准确描绘对象的形态。
- 随类赋彩:根据对象的类别和特点运用色彩。
- 经营位置:讲究画面的构图和布局。
- 传移模写:指临摹和传承前人技法的能力。
2. 《古画品录》的价值
- 该书将三国至南朝梁的27位画家分为六品,开创了中国绘画品评的先河。
- 谢赫的批评标准对后世绘画理论影响深远,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继承了其思想。
3. 历史背景
- 谢赫活动的南朝梁代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人画开始兴起,绘画理论逐渐体系化。
- 《古画品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从技法实践转向理论总结,奠定了后世画论的基础。
4. 争议与补充
- 有人认为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已有绘画评论的雏形,但系统性不如谢赫的著作。
- 谢赫对顾恺之的评价(列为第三品)曾引发争议,唐代张彦远认为顾恺之应位列更高。
5. 后世影响
- “六”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理论,后世画家如荆浩、郭熙等都受其影响。
- 宋代以后,“气韵生动”尤其被文人画推崇,成为评判画作的重要标准。
谢赫的《古画品录》不仅是中国绘画批评的开山之作,更在艺术史上树立了理论标杆,其“六”至今仍被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