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打磨的常见玉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矿物学特征和市场应用价值:
1. 和田玉(软玉)
- 原生状态呈块状或卵石状,表面常覆盖风化皮壳,质地细腻但光泽内敛。新疆矿区的山料多带棱角,籽料因河流冲刷呈鹅卵石形态,皮色有红皮、黑皮等,需切割后可见内部青白或羊脂白质地。
2. 翡翠(硬玉)
- 原石称为"毛料",蒙皮料外表包裹褐色或灰色风化层,部分开口处能观察到"松花"或"带"等赌石特征。未切开时无法判断内部种水(如玻璃种、冰种),常见场口有木那、莫西沙等。
3. 岫岩玉
- 辽宁产蛇纹石玉原石呈致密块状,颜色从淡绿到墨绿不等,部分含白色云朵状杂质。透明度介于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较低(莫氏2.5-5),未抛光前表面有明显蜡状感。
4. 独山玉
- 河南特有多色共生玉石,原石可见绿、白、紫、黄等斑杂色带,矿物成分复杂(斜长石+黝帘石)。常带灰色围岩,需通过切割避开"糟坑"等瑕疵部位。
5. 绿松石
- 未优化处理的原料称为"毛料",表面多孔且颜色不均(从淡蓝到绿褐色),常伴生褐色铁矿线。湖北竹山矿区的"高瓷蓝"原料断面可见蛛网状铁线分布。
6. 玛瑙/玉髓
- 火山成因的隐晶质石英,原石外皮呈葡萄状或结核状,切磨前仅能观察外皮纹路。戈壁玛瑙具风蚀孔洞,南红玛瑙原石外有褐色"玛瑙皮"。
7. 黄龙玉
- 云南产二氧化硅质玉,原石外皮粗糙,内部隐晶质结构明显。未处理时颜色偏暗,氧化铁浸染形成的"水草花"纹理需打磨后才显现。
8. 战国红玛瑙
- 北票产缟玛瑙原石多呈层状结构,外皮有玄武岩包裹体。粗磨后可见红黄相间的同心环带,部分含七彩闪光层。
这些原石通常需经过以下初步处理:
擦皮:用金刚砂轮去除表层风化皮
开窗:在关键部位磨出小口观察质地
切片:用线锯切割观察内部结构
粗磨:用60-120目砂纸初步塑形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金丝玉、台湾蓝玉髓等地方玉种的原石也各有特色,其价值评估需结合赌性、完整度和加工损耗率等综合判断。部分原石可能含有后期充填或染色处理,需通过紫外线灯或放大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