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闳中的拼音是Gù Hóngzhōng,以《韩熙载夜宴图》著称于世,五代南唐宫廷画家。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拼音规范
- "顾"为第四声(去声),"闳"为第二声(阳平),"中"为第一声(阴平),姓氏"顾"需大写首字母。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规则要求姓名整体连写,姓氏与名字间无空格,故写作"Gù Hóngzhōng"。
2. 历史背景
- 顾闳中活跃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年),担任翰林待诏,专擅人物画。南唐虽偏安江南,但文艺鼎盛,与西蜀共倡"徐黄异体"(徐熙野逸、黄筌富贵),顾氏画风属宫廷精丽一派。
3. 艺术成就
- 《韩熙载夜宴图》现存为宋摹本(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分段叙事描绘韩熙载夜宴场景,运用"屏风分割"构图法,人物神态生动,服饰器具细节精确,是研究五代服饰、音乐、习俗的重要图像史料。
- 画作暗含政治隐喻:后主李煜为监视韩熙载派其潜入宴会,顾闳中通过"默画"记录,反映五代君臣猜忌的政局。
4. 美术史地位
- 与周文矩并称"顾周",上承唐张萱、周昉仕女画传统,下启北宋李公麟白描人物。元代汤垕《画鉴》评其"独出,冠绝当时"。
- 现存另传为顾氏作品的《重屏会棋图》(争议较大),体现五代"画中画"空间处理的创新。
5. 名字考据
- "闳"本义为巷门,引申为宏大;"中"含中和之意,名字可能暗合儒家"中庸""闳约深美"理念,反映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取向。同时期画家姓名多类似,如荆浩、关仝等均单字名,顾氏双字名较为特殊。
中国美术史中五代人物画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拼音拼写需注意"闳"字易误读为hóng(正确),非hōng或g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