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玉器抛光是一项精细工艺,旨在突出玉石的温润质感和天然纹理。抛光过程分为机械与手工两种方式,以下是详细步骤及技术要点:
1. 粗抛(去糙)
工具选择:使用60-400目金刚石磨头或碳化硅砂轮,去除切割后的粗糙面。大型玉件可用吊机搭载磨头,小型作品则适合手持工具。
技术要点:保持水流冷却,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玉质受损。粗抛需均匀用力,确保表面平整无深划痕。
2. 中抛(细磨)
进阶磨料:换用800-1500目树脂软磨盘或羊毛轮,配合氧化铝研磨膏。此阶段重点处理棱角过渡,初步显现光泽。
细节处理:复杂雕件需用牙机配合锥形磨头处理凹槽部位,避免“漏抛”。
3. 精抛(上光)
材料配比:采用3000目以上钻石粉与核桃油混合膏体,或天然玛瑙砣手工打磨。高抛机型需调整转速至2000转/分钟以下。
光泽控制:通过镜面抛光与亚光抛光的结合,仿古件常保留部分磨砂质感,现代题材则追求玻璃光泽。
4. 手工抛光技巧
传统技法:使用牛皮轮蘸取解玉砂(柘榴石粉)进行最终处理,耗时但光泽更温润。
古法传承:苏州工擅长“三抛三浸”工艺,即抛光-浸油-再抛光循环,增强玉器油性表现。
5. 超声波辅助
现代工艺:对简单器型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配合金刚砂微粉震荡抛光,效率提升但可能影响籽料皮色。
6. 后期养护
封蜡工艺:川蜡加热至80℃浸涂,填充微观孔隙。注意区分新疆料与俄料的不同吸蜡特性。
出土玉处理:仿古玉需用酸蚀配合土埋做旧,再经特殊抛光还原“包浆”效果。
扩展知识: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为6-6.5,抛光难度高于翡翠。且末料含透闪石高,易出玻璃光;青海料结构疏松,过度抛光易现“水线”。
元代“碾玉”工艺推崇哑光处理,明代陆子冈开创“镂空抛光”技法,现代机雕工件需特别注意阴线部位的抛光完整性。
优质抛光应保留玉石的“脂份感”,过度的机械抛光会导致“贼光”,降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