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紫砂壶内部的茶垢和残留泥料需要根据壶的状态和污渍程度采取不同方法,同时需兼顾紫砂材质的特性。以下是专业清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常规清洁法(日常使用后)
使用后立即用沸水冲洗壶内,水温需接近冲泡温度以避免冷热交替导致惊裂。
以软毛牙刷(专用)轻刷内壁,重点照顾壶嘴、壶盖衔接处等死角。忌用金属刷或硬物刮擦,避免损伤包浆。
倒扣置于通风处阴干,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局部暴晒开裂。
2. 深层去渍法(顽固茶垢)
小苏打分解法:将食用小苏打与60℃温水按1:5调成糊状,用竹制茶匙涂抹于茶垢处,静置15分钟后用棉布擦拭。苏打弱碱性可中和茶单宁酸但不会腐蚀壶体。
纳米海绵吸附:医用级纳米海绵(无添加清洁剂)沾蒸馏水轻擦,其微孔结构可物理吸附深色氧化物。使用后需彻底冲洗避免残留。
3. 特殊处理(霉变或异味)
低温烘焙法:将空壶置于80℃烤箱中烘干30分钟(需提前确保壶体无暗裂),高温可杀灭霉菌孢子。
活性炭除味:壶内填入食品级活性炭颗粒,密封存放48小时,炭的吸附面积可达1000㎡/g以上,能有效去除异味分子。
4. 开壶后的泥料残留处理
首次开壶常有余泥浮渣,宜用纱布包裹高岭土粉末(120目)进行抛光处理,既能清洁又增强表面闭水效果。
发现窑灰残留时,可用超声波清洗机40kHz频率震荡3分钟,需控制时间避免影响壶体结构。
注意事项:
绝不可用洗洁精等化学制剂,表面活性剂会破坏紫砂双气孔结构。
老壶(20年以上)仅建议沸水淋洗,过度清洁会导致历史包浆流失。
朱泥类收缩比大的壶型清洁时需格外小心,温差过大易产生"吐黑"现象。
紫砂壶保养核心在于"适度清洁,自然养成",每次使用后及时处理比周期性深度清洁更有效。积存的茶垢厚度超过0.1mm时可能影响透气性,此时才需干预清理。内壁形成的茶山若均匀分布且无霉变,实为优质壶的养成功效,无需刻意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