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灯(紫外线灯)是鉴别水晶真假的辅助工具之一,主要通过观察水晶在紫外光下的荧光反应、内含物特征等进行分析。以下是具体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1. 观察荧光反应
天然水晶:大多数天然水晶在长波紫外线(365nm)下无荧光或呈现微弱荧光,如水晶因含微量铁、锰等元素可能显淡蓝、淡绿色光。少数特殊水晶(如部分紫晶、方解石伴生水晶)可能有局部荧光。
人造合成水晶:常因添加助熔剂或染色剂呈现强荧光,如合成紫晶在紫外光下可能出现亮蓝紫色荧光,而天然紫晶荧光较弱或无。
胶/树脂充填处理:注胶处理的假水晶(如某些爆花晶)会在裂隙处显示异常荧光(亮绿或亮蓝色),因胶质含有荧光剂。
2. 检查内部特征
天然包裹体:天然水晶常有气液两相包裹体、矿物包裹体等,紫光灯下可能呈现不规则分布的自然形态。合成水晶包裹体多为气泡或拉长的管状。
染色痕迹:染色水晶(如冒充碧玺的染色水晶)在紫光灯下可能显染料聚集的荧光斑点,颜色分布不均匀。
3. 特殊水晶的紫外响应
方解石与水晶区别:方解石在紫外线下常有强烈荧光(橙红或粉红),而水晶与方解石共生时需注意区分。
萤石干扰:萤石紫外光下发强蓝或紫色荧光,易被误认为水晶,但其硬度(4)远低于水晶(7),需结合其他测试。
4. 辅助判断手段
结合放大镜观察:紫外灯下发现异常荧光时,可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表面裂隙或内部结构,确认是否为人工处理痕迹。
多波段验证:短波紫外线(254nm)可能使某些处理水晶荧光更强,但短波对眼睛有害,需谨慎操作。
注意事项
非唯一依据:紫外灯仅能检测部分假水晶(如注胶、染色),无法鉴别高仿合成晶体或纯玻璃仿品,需结合密度、折射率、硬度等测试。
天然水晶例外:如斯里兰卡部分水晶因含元素会发黄绿色荧光,需结合产地特征判断。
使用紫光灯时需在暗室环境,避免其他光源干扰,且长时间照射紫外光可能影响某些染色水晶的稳定性。专业鉴定仍需通过光谱仪、偏光镜等仪器综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