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山上发现古币这一现象通常与当地历史脉络、墓葬遗址或窖藏有关。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1. 历史背景
徐州作为汉代重要封国——楚国的都城(彭城),历史上长期是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期此地贵族墓葬集中,如狮子山楚王陵曾出土"郢爰"金饼等货币。宋代因运河漕运繁荣,民间窖藏钱币亦常见。发现的古币可能涵盖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北宋崇宁重宝等不同时期货币,需通过形制、铭文进一步断代。
2. 考古学意义
成批出土的铜钱往往指向三种可能:祭祀遗迹(如汉代"瘗钱"习俗)、战乱时期的紧急窖藏(南宋初期淮河流域多见),或贵族墓葬的陪葬品(汉代"疊钱"葬俗)。徐州云龙山、楚王陵周边曾多次发现王侯级墓葬,零星钱币可能是盗掘残留或水土流失导致。
3. 钱币学特征
需关注钱文字体、穿口工艺及锈蚀状态。如发现"大泉五十"可能指向王莽时期;"货泉"则常见于东汉。若出现明代"洪武通宝",可能与徐州作为明初漕运节点有关。锈色若呈现朱砂红,可能出自墓葬环境。
4. 保护与法律
根据《文物保护法》,出土文物属国家所有。发现后应立即保护现场并上报文物部门,私自挖掘可能破坏考古层位。徐州博物馆设有金属文物保护实验室,可对钱币进行X光检测、缓蚀处理。
5. 地方史关联
元代至正年间黄河改道曾导致徐州城迁移,山上发现的元代"至正通宝"可能与此有关。清代咸丰朝为镇压捻军,徐州驻军大量铸造"咸丰重宝"当十钱,这类钱币在郊区也有出土记录。
这类发现对研究徐州货币流通史、古代冶金技术(如汉代叠铸法)具有重要价值,建议联系专业机构进行三维扫描和合金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