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石榴石的重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密度、矿物成分和结构。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密度对比
翡翠的密度通常为3.30-3.36 g/cm³,属于硬玉,结构致密;石榴石的密度因种类不同而变化较大:
- 铝系石榴石(如镁铝榴石、铁铝榴石)密度为3.5-4.3 g/cm³
- 钙系石榴石(如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密度更高,可达3.5-4.2 g/cm³
结论:多数石榴石密度高于翡翠,同体积下更重。
2. 矿物成分影响
- 翡翠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含铬、铁等致色元素,晶体结构为纤维交织状,硬度较高(莫氏6.5-7)。
- 石榴石为岛状硅酸盐,化学通式X₃Y₂(SiO₄)₃(X为二价阳离子,Y为三价阳离子),结构更紧密,如翠榴石(钙铁榴石)含高密度铁元素,重量显著增加。
3. 特殊品种例外
- 低品质翡翠(如豆种)因结构疏松可能密度偏低;
- 水钙铝榴石(俗称“不倒翁”)密度约3.4 g/cm³,接近翡翠,易混淆但折射率更高。
4. 实际鉴定应用
密度测试是鉴别两者的方法之一:石榴石在二碘甲烷重液(密度3.33 g/cm³)中通常下沉,而翡翠可能悬浮或缓慢下沉。但需结合折射率、包裹体等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5. 市场价值关联
重量并非决定价值的关键因素。翡翠以颜色、透明度、工艺为贵;石榴石中翠榴石因稀有性价比较高,而铁铝榴石(紫牙乌)价格相对亲民。
若从宝石学角度看,石榴石的密度普遍超过翡翠,但实际佩戴时重量差异需以具体样品体积计算。注意区分“重量感”与“比重”概念,避免与硬度(抗划伤能力)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