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上的印章通常分为两类:姓名章与闲章,具体功能与艺术价值如下:
1. 姓名章
- 作者印(名号印):刻有创作者姓名、字号或斋号,如“齐白石”“张大千印”,用于标识作品归属。早期多用阴文(白文),清代后阳文(朱文)渐增,朱白相间亦常见。
- 联名印:书画家与收藏者共同钤印,如“某某鉴赏”“某某珍藏”,体现流传序跋。
2. 闲章
- 引首章:盖于作品右上方,内容多为格言(如“道法自然”)、年份(干支纪年)或斋馆名(如“青藤书屋”),形制以长方形、椭圆形为主。
- 压角章:位于画面左下或右下角,起平衡构图作用,内容常为警句(如“抱朴守真”)或吉语(如“长乐未央”)。
- 鉴藏印:历代藏家加盖,如乾隆的“三希堂精鉴玺”,具有鉴定与增值功能。
扩展知识:
印章材质:古代多用铜、玉、牙角,明清后盛行石材(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
钤印规范:需与书画风格协调,写意作品宜用粗犷章法,工笔画则选细腻篆刻。
篆刻流派:徽派(何震)古朴,浙派(丁敬)苍劲,近代吴昌硕融合金石味。
印章不仅是所有权凭证,更是书画意境的一部分,所谓“红印墨章,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