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香玉石是一种具有独特纹理和色彩的玉石,主要成分为蛇纹石或透闪石,常产于中国新疆、甘肃等地。其结构与鉴别要点如下:
一、金香玉的结构特征
1. 矿物组成:
- 主要为蛇纹石(Mg₃Si₂O₅(OH)₄)或透闪石(Ca₂Mg₅Si₈O₂₂(OH)₂),可能含有方解石、石英等共生矿物。
- 部分金香玉因含铁、锰等致色元素,呈现黄褐色、棕红色或绿色调。
2. 结构类型:
- 纤维交织结构:透闪石类金香玉常见纤维状晶体交织排列,类似和田玉,质地致密。
- 片状变晶结构:蛇纹石类金香玉多呈现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光泽偏蜡状。
3. 特殊构造:
- 条带状纹理:因矿物分层沉积或后期变质作用形成,可见深浅色交替条带。
- 孔洞与包裹体:部分金香玉含气液包裹体或微小方解石脉,影响透明度。
二、鉴别方法
1. 视觉鉴别:
- 颜色与光泽:天然金香玉色泽柔和,过渡自然;人工染色者颜色鲜艳且分布不均。
- 纹理观察:真品纹理流畅,仿品常见机械刻痕或胶结痕迹。
2. 物理测试:
- 硬度测试:透闪石类硬度约6-6.5(莫氏),蛇纹石类约2.5-5.5,低于玻璃的仿品可能为滑石或树脂。
- 密度检测:透闪石密度2.9-3.1 g/cm³,蛇纹石2.5-2.8 g/cm³,可通过静水称重法辅助判断。
3. 仪器分析:
- 红外光谱(FTIR):可区分蛇纹石与透闪石的吸收峰(如蛇纹石在3670 cm⁻¹处有OH伸缩振动峰)。
- 拉曼光谱:识别矿物成分及包裹体类型。
4. 其他鉴别点:
- 热针测试:树脂仿品遇热针会熔融并有塑料气味。
- 紫外荧光:部分充胶处理的金香玉在长波紫外线下显示蓝白色荧光。
三、市场常见仿品与处理手段
1. 染色石英岩:冒充红褐色金香玉,但颗粒感明显,无纤维结构。
2. 合成材料:如玻璃或塑料仿制品,通常过轻且含气泡。
3. 蜡充填处理:掩盖裂隙,放大观察可见表面蜡层龟裂。
四、扩展知识
金香玉名称源于其油脂光泽(“金”)与香气(部分含有机质受热释放气味),但需注意市场上多数“香味”为人工添加。此外,新疆产的金香玉常与戈壁彩玉混淆,后者多为风蚀作用的石英质玉,结构更松散。收藏时应结合产地、证书(如NGTC)及多维度检测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