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字画是保护和展示艺术作品的重要工艺,尤其对传统水墨书画而言,恰当的装裱能提升作品的观赏性与保存寿命。以下从材料选择、装裱形式、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装裱材料的选择
1. 托纸:常用优质宣纸(如净皮宣、棉料宣),要求纤维长、韧性好,托裱时需根据画心厚度选择单宣或夹宣。
2. 绫绢:传统装裱多用真丝织品,绫可分为云绫、朵花绫等纹样,绢则分粗绢、细绢,需注意花色与画作的协调性。
3. 浆糊:手工熬制的无化学添加小麦淀粉浆糊最佳,需经过沉淀、去筋处理,稠度需根据季节调整(夏季略稠,冬季稍稀)。
4. 天地杆:天杆用轻质杉木,地杆优选楠木或香樟木,可防虫蛀。轴头材质多样,常见红木、牛角或青瓷。
二、主流装裱形制
1. 立轴:最常见形式,适合竖幅作品,由天头、地脚、隔水、惊燕等组成,宋式裱(简洁)与明式裱(繁复)风格各异。
2. 手卷:多用于横长幅作品,装裱顺序包括引首、画心、拖尾,需配备玉别子或别签固定。
3. 册页:分推篷式(左右开合)与蝴蝶装(上下翻页),单页通常为12开至24开,封面可用锦缎或楠木板。
4. 镜片:无框软裱,直接装入画框,适用于现代家居展示,需注意卡纸留边宽度(通常3-5cm)。
三、传统装裱工艺流程
1. 托心:画心喷湿平整,刷浆后覆托纸,棕刷排实,避阳阴干。若画心已泛黄,可先用温水淋洗去酸。
2. 方心:用裁刀将晾干的画心裁切方正,误差需控制在1mm内。
3. 镶料:按"先镶后覆"原则,先粘接左右边条,再处理天地头,接口处需做0.3cm反口。
4. 覆背:整体粘贴两层覆背纸(如麻布纸加净皮宣),上墙绷平,需保持环境湿度50%-60%。
5. 砑光:用砑石打磨裱件背面,使表面光滑便于卷收,重点处理接缝处。
四、注意事项
古旧字画修复需先揭裱,采用蒸汽软化或揭裱台湿揭法,破损处可用染旧绢补缀。
现代机器装裱虽快捷,但高温压膜会损伤画心纤维,重要作品建议手工裱。
存储时需防潮防蛀,桑皮纸包裹后放入樟木箱,每年秋季需展卷通风。
悬挂时避开空调直吹或阳光直射,卷轴类作品宜每月更换悬挂方向以防变形。
装裱作为"书画之司命",既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苏沪地区的"吴装"以配色雅致著称,而京派装裱则讲究用料厚重,不同流派各有千秋。当代装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尝试亚克力悬浮装裱等创新形式,但核心的"修旧如旧"原则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