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春(1897-1977)是近代紫砂壶制作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以形制典雅、工艺精湛著称,在拍卖市场上备受追捧。以下是其部分重要拍卖成交记录及相关背景:
1. 2014年北京保利秋拍
- 王寅春制《梅花周盘壶》以287.5万元成交。此壶为六瓣梅花造型,泥料选用原矿紫泥,壶身筋纹线条流畅,体现其高超的“筋囊器”制作技艺。
- 同场另一件《高瓜棱壶》以218万元落槌,该作品融合了传统瓜棱壶与现代审美,壶钮与壶嘴的呼应设计尤为精妙。
2. 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
- 《仿古如意壶》拍得356万元,创下当时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此壶为清末民初经典器型,王寅春在传统基础上加入如意纹饰,凸显吉祥寓意。
3. 2019年中国嘉德“紫砂珍赏”专场
- 《柿子提梁壶》以423万元高价成交。此壶为上世纪60年代作品,提梁弧度饱满,壶身仿柿蒂纹理,为晚年创新之作。
4. 2021年香港苏富比“逸翫”专场
- 《四方抽角壶》以512万港元(约合420万元)易手。此壶为方器代表作,抽角处理缓和了棱线锐利感,体现“方中寓圆”的哲学思想。
市场价值影响因素:
师承背景:王寅春师从赵松亭,曾受聘于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培养顾景舟等名家,其作品兼具历史与学术价值。
工艺特征:擅长光素器与筋纹器,尤以薄胎工艺闻名(胎体可薄至1毫米),作品多见“寅春”款识及楷书刻款。
存世量:上世纪30-60年代是其创作高峰期,但期间部分作品损毁,现存真迹不足200件,稀缺性推高价格。
鉴定要点:
真品泥料多为黄龙山四号井紫泥,颗粒层次感强;
器型比例严谨,细节衔接无拖沓感;
仿品常见机械加工痕迹,缺乏手工拍打形成的泥门皱褶。
王寅春作品近年年均涨幅约15%-20%,藏家多关注其50-60年代成熟期作品,尤其带当年宜兴紫砂厂档案记录的壶具更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