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收藏知识 >> 钱币 >> 百科详情

宋代各个时期钱币

2025-07-26 钱币 责编:奇石百科 868浏览

宋代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重要时期,币制复杂且种类繁多,可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各时期钱币特点显著。以下分时期概述:

宋代各个时期钱币

一、北宋时期(960—1127年)

1. 宋元通宝

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始铸,仿唐代开元通宝形制,为宋代首种年号钱,铜质精良,字体楷书,背多无文,标志着宋代铸币规范化开端。

2. 太平通宝

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铸造,有铜、铁两种,开启宋代年号钱制度常态化。部分铁钱用于四川等地区,体现货币分区管理。

3. 崇宁通宝/重宝

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以瘦金体书写,艺术价值极高。崇宁重宝为折十大钱,反映当时通货膨胀及大面额货币需求。

4. 大观通宝

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铸,瘦金体钱文堪称中国钱币书法巅峰,有小平、折十等多等制,铸工精湛。

5. 交子与钱引

北宋诞生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后演变为"钱引",因铜钱供需矛盾及商业发展而出现,但后期滥发导致贬值。

二、南宋时期(1127—1279年)

1. 建炎通宝

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铸,分小平、折二、折三,沿用瘦金体,后期因战乱质量下降。

2. 绍兴元宝/通宝

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造,铜铁并行,出现"对钱"现象(相同年号不同书体配对发行)。

3. 淳熙元宝

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始铸纪年钱,钱背加铸"柒"至"十六"等数字,是世界上最早纪年钱币。

4. 会子

南宋主要纸币,分"东南会子""湖北会子"等,面值从二百文至一贯,因财政困难后期严重贬值。

三、特点与影响

1. 铜铁钱并行

四川、陕西等地专用铁钱,形成货币区制度,防止铜钱外流。

2. 币值复杂化

出现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多级面值,反映经济规模扩大。

3. 艺术成就

徽宗钱币书法精美,尤其瘦金体钱文为历代藏家珍视。

4. 通货膨胀

南宋后期纸币超发与钱币减重并行,物价飞涨,加速经济崩溃。

宋代钱币体系对东亚货币文化影响深远,其铸造技术、书法艺术和货币制度均为后世研究重点,现存实物是经济史、艺术史的重要实证资料。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古钱币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上的文字信息对于研究古代经济、政治、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许多古钱币上的文字因年代久远、工艺复杂或磨损严重,导致普通收藏者难以识别。本文将围绕古钱币上的字不认识怎么搜这
    2025-10-29 钱币 1542浏览
  • 哪国钱币面值最高:全球货币面值的演变与特殊案例解析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各国根据经济规模、历史背景和政策需求,对货币面值进行了差异化设计。虽然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面值处于合理区间,但仍有少数国家因特殊经济状况
    2025-10-28 钱币 4497浏览
栏目推荐
  • 在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家家户户围坐一堂,品尝象征团圆的汤圆,是再温馨不过的场景。然而,有一种习俗为这份甜蜜增添了一份惊喜与悬念——那就是在个别汤圆里包入一枚钱币。吃到这枚“幸运汤圆”的人,便预示着新的
    2025-09-29 钱币 9356浏览
  • 中国民国五分钱币中国民国时期的钱币体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艺术价值,其中五分钱币作为小额辅币的一员,在货币流通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钱币主要铸造于民国早期至中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铸造技术以及
    2025-09-29 钱币 4564浏览
  • 古代钱币特殊意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钱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艺术、政治与经济意义的特殊文物。它们超越了其作为货币的实用功能,成为研究古代社会、思想信仰、工艺技术乃至对外交
    2025-09-29 钱币 732浏览
全站推荐
  • 岳飞后出师表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中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与学术争议均值得深入探讨。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而是明代文人伪托之作。现存传世版本中,岳飞所书的《后出师表》因与抗金名将
    2025-10-27 书法 5435浏览
  • 清代书画家宋军简介在清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艺载入史册,但宋军并非清代知名画家,其名号在史料中未见明确记载。根据现有研究,可能为后人对宋代画家宋徽宗的误记或民间尊
    2025-10-27 书画 1383浏览
  • 清代王友兰紫砂壶印章款是紫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紫砂印章款作为器物身份认证的重要标志,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个人风格,还承载了清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工艺特征。本文将系统探
    2025-10-27 紫砂壶 4833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