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币的价值与审美兼具的品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先秦货币
- 刀币(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造的“齐大刀”系列,如“齐返邦长大刀”,文字挺拔苍劲,存世稀少,拍卖价常达数百万元。特有的青铜绿锈与粗犷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
- 布币(三孔布):战国赵地铸行的“三孔布”因器型独特(首足三圆孔)、铭文清晰,被誉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单枚成交价可超千万元。
2. 汉代金质货币
- 马蹄金与麟趾金: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黄金货币,呈兽蹄形态,表面饰有波纹或篆书戳印。其稀有性(多出土于王侯墓葬)与文物价值远超材质本身,上海博物馆藏品的品相堪称典范。
3. 唐代机制币鼻祖
- 开元通宝金银钱:唐代宫廷赏赐用的金银质开元通宝,钱文为欧阳询所书,楷书端庄大气。甘肃出土的鎏金开元通宝展现了盛唐工艺的辉煌,同类拍品在海外市场备受追捧。
4. 宋代艺术顶峰
- 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宋徽宗御书瘦金体钱币,笔法瘦劲如竹,铸造精整。2020年一枚“崇宁重宝”母钱以480万元成交,其美学价值在古钱体系中独树一帜。
- 腰牌型银铤:南宋“京销铤银”带铭文银锭,器型饱满,戳记清晰,兼具货币史与书法研究价值。
5. 清代珍稀样币
- 咸丰大钱:宝泉局当千雕母铜质如镜,文字立体感极强,存世真品不足十枚,2013年嘉德春拍以218.5万元易手。
- 广东寿字双龙银币:推测为慈禧寿辰纪念币,正面双龙戏珠纹饰精细,PCGS评分AU55的一枚在2021年拍出1150万元天价。
扩展知识:
鉴定要点:真品古币的锈色自然呈现层次(如“枣皮红”红斑与蓝绿锈共生),文字笔划无翻砂痕迹(母钱例外)。
市场现状:2022年西泠拍卖数据显示,顶尖品相的纲目性古钱年涨幅达20%,但需警惕河南、安徽等地的高仿品。
文化内涵:王莽“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将错金工艺与货币结合,其“一刀”二字用黄金镶嵌,代表古代铸币艺术的巅峰创意。
高价值古币的共同特质在于“文献可考、存世有数、工艺代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