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紫砂壶 >> 百科详情

叶氏制陶款紫砂壶

2025-07-10 紫砂壶 责编:奇石百科 5459浏览

叶氏制陶款紫砂壶是指由叶姓陶艺家制作并落款的紫砂壶,属于宜兴紫砂陶艺的重要分支。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器具,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叶氏制陶款紫砂壶

1. 历史与传承

宜兴紫砂制陶始于明代,叶氏一脉的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早期叶氏匠人如叶德熙、叶寅等以仿古技法闻名,擅长还原明清经典壶型。现代叶姓工艺师如叶鸿钧(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将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结合,作品兼具古韵与现代性。

2. 工艺特征

泥料选择:多采用黄龙山原矿紫砂,如底槽青、大红袍等,泥料陈腐时间长,烧成后温润如玉。

成型工艺:纯手工拍打成型,壶身可见"泥门"纹理,内壁章、接胎痕等细节体现传统技法。

款识特点:早期叶氏壶多用刀刻楷书款,现代作品常配以印章款(如"叶记"、"叶制")及证书编号。

3. 器型与装饰

经典器型包括仿鼓、石瓢、西施等,部分创新作品融合雕塑技法(如"松竹梅三友壶")。刻绘装饰多见山水、诗词,刀法老辣,与壶体气韵相合。叶鸿钧代表作《太极如意》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4. 收藏与鉴定要点

泥料鉴别:真品砂粒分布自然,透气质朴;赝品常添加色素或采用外山料。

工艺痕迹:手工壶胎壁厚度不均,壶嘴、壶把存在手工接合线。

款识对比:需对比作者不同时期的印章风格,现代名家作品官网可查询备案信息。

5. 市场价值

清末民初老叶氏壶拍卖价约5-15万元,当代省级大师作品市场价2-8万元,普通工艺师作品在数千至万元区间。2021年顾景舟与叶鸿钧合作的《岁寒三友壶》曾拍出287万元高价。

附:紫砂壶养壶技巧

新壶使用前需开水煮洗去火气,日常冲泡后及时清理,避免接触油脂。长期使用会形成包浆,呈现"黯雅古光"的效果。好壶需配好茶,朱泥壶适泡乌龙,紫泥宜配普洱,段泥适合绿茶。

紫砂艺术是泥土与火焰的哲学,叶氏制陶款紫砂壶承载着百年匠心的温度,其价值不仅在于器用,更在于文化基因的延续。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修复紫砂壶底部裂痕需要根据裂痕程度、材质特性及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修复。以下是专业修复方案及相关知识扩展: 一、修复方法1. 锔钉修复(传统工艺) - 适用场景:贯穿性裂纹或较大裂痕
    2025-07-06 紫砂壶 3102浏览
  • 紫砂器是中国传统手工陶艺的代表性产物,主要包括紫砂壶、茶杯和小杯等茶具。以下是关于紫砂茶具的详细解析:1. 材质特性 紫砂泥料产自江苏宜兴,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大类。其双气孔结构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能吸
    2025-07-06 紫砂壶 9526浏览
栏目推荐
  • 尹岳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紫砂壶工艺师,其作品以传统技法融合创新设计著称,尤其擅长“四方壶”等几何器型。关于尹岳明四方紫砂壶的价格,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1. 市场行情区间 普通款四方壶价格通常在3万-8万元,精
    2025-06-04 紫砂壶 4513浏览
  • 紫砂壶的原皮通常被称为"紫砂泥"或"原矿紫砂泥",细分则有多种类型,主要依据矿料色泽与产地划分: 1. 紫泥:最常见的基础泥料,呈紫棕色,质地温润,可塑性高。细分有清水泥(纯紫泥)、底槽清(矿层底部带绿泥颗粒)
    2025-06-04 紫砂壶 6188浏览
  • 紫砂壶的发展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制壶名家,以下是一些以"武"字署名或相关的重要作者及其背景信息:1. 陈鸣远(清康熙年间) 字鹤峰,号石霞山人,作品偶见"武"字刻款。他是花器领域的开创者,技艺精湛且擅长仿生造
    2025-06-04 紫砂壶 890浏览
全站推荐
  • 明崇祯时期的白玉斋青花瓷器款识是这一时期民窑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与历史价值。以下从款识特征、背景及鉴赏要点展开分析:1. 款识形制特点 "白玉斋"款多为青花楷书竖排双行或单行款,字体工整清秀,
    2025-07-08 瓷器 8803浏览
  • 在佛山回收绿松石的渠道较多,以下是一些可靠的途径和相关知识扩展:1. 珠宝玉石市场 - 平洲玉器街:作为国内知名玉石交易中心,部分店铺提供绿松石回收服务。可携带原石或成品询价,注意选择有资质的商户,并要求出
    2025-07-08 绿松石 7897浏览
  • 彤彤和田玉直播间的运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以下是详细分析:1. 产品选品与鉴定 和田玉作为非标品,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直播间应配备GTC认证的鉴定师,重点讲解玉料的产地特征(如且末糖白、于田青白)
    2025-07-08 和田玉 8709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