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紫砂壶 >> 百科详情

叶氏制陶款紫砂壶

2025-07-10 紫砂壶 责编:奇石百科 5459浏览

叶氏制陶款紫砂壶是指由叶姓陶艺家制作并落款的紫砂壶,属于宜兴紫砂陶艺的重要分支。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器具,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叶氏制陶款紫砂壶

1. 历史与传承

宜兴紫砂制陶始于明代,叶氏一脉的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早期叶氏匠人如叶德熙、叶寅等以仿古技法闻名,擅长还原明清经典壶型。现代叶姓工艺师如叶鸿钧(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将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结合,作品兼具古韵与现代性。

2. 工艺特征

泥料选择:多采用黄龙山原矿紫砂,如底槽青、大红袍等,泥料陈腐时间长,烧成后温润如玉。

成型工艺:纯手工拍打成型,壶身可见"泥门"纹理,内壁章、接胎痕等细节体现传统技法。

款识特点:早期叶氏壶多用刀刻楷书款,现代作品常配以印章款(如"叶记"、"叶制")及证书编号。

3. 器型与装饰

经典器型包括仿鼓、石瓢、西施等,部分创新作品融合雕塑技法(如"松竹梅三友壶")。刻绘装饰多见山水、诗词,刀法老辣,与壶体气韵相合。叶鸿钧代表作《太极如意》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4. 收藏与鉴定要点

泥料鉴别:真品砂粒分布自然,透气质朴;赝品常添加色素或采用外山料。

工艺痕迹:手工壶胎壁厚度不均,壶嘴、壶把存在手工接合线。

款识对比:需对比作者不同时期的印章风格,现代名家作品官网可查询备案信息。

5. 市场价值

清末民初老叶氏壶拍卖价约5-15万元,当代省级大师作品市场价2-8万元,普通工艺师作品在数千至万元区间。2021年顾景舟与叶鸿钧合作的《岁寒三友壶》曾拍出287万元高价。

附:紫砂壶养壶技巧

新壶使用前需开水煮洗去火气,日常冲泡后及时清理,避免接触油脂。长期使用会形成包浆,呈现"黯雅古光"的效果。好壶需配好茶,朱泥壶适泡乌龙,紫泥宜配普洱,段泥适合绿茶。

紫砂艺术是泥土与火焰的哲学,叶氏制陶款紫砂壶承载着百年匠心的温度,其价值不仅在于器用,更在于文化基因的延续。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关于大清内府督造的紫砂壶,需从历史背景、制作特点、艺术价值和存世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与宫廷渊源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宫廷紫砂制作的鼎盛期。内务府造办处直接介入紫砂壶设计与监制,常由江苏
    2025-07-06 紫砂壶 9032浏览
  • 紫砂壶的做工优劣可从多个维度评判,核心在于工艺技法、泥料处理、细节把控及实用性。以下是关键判断标准:1. 全手工与半手工区别 全手工壶依靠匠人手工拍打泥片、镶接成型,壶内可见泥片接缝与手工拍打的自然肌理,
    2025-07-06 紫砂壶 1565浏览
栏目推荐
  • 周云是中国紫砂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具有以下特点:1. 师承与技艺背景 周云师从紫砂名家,系统学习传统制壶工艺,尤其擅长全手工成型技法。其作品线条流畅,比例精准,体现了对"
    2025-06-03 紫砂壶 4211浏览
  • 黄金段泥紫砂壶是否属于化工壶,需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1. 泥料本质 黄金段泥是紫砂原矿的一种,属于天然共生矿,主要由本山绿泥、紫泥、少量红泥等矿物自然混合形成。其金黄色调源于矿石中铁元素的自然氧化,无
    2025-06-03 紫砂壶 7737浏览
  • 辨别手工紫砂壶需要综合多个细节特征进行判断,以下为专业鉴别要点: 一、泥料特征1. 颗粒质感 手工壶采用原矿紫砂泥,表面可见自然颗粒分布,砂砾感立体,细看有深浅不一的矿物斑点。机制壶多用调砂泥,颗粒悬浮感强
    2025-06-03 紫砂壶 4538浏览
全站推荐
  • 白水晶和玛瑙是两种常见的天然宝石,各有独特属性与应用价值,选择需根据具体需求。以下是详细对比分析:1. 矿物特性 白水晶:成分为二氧化硅(SiO₂),属六方晶系,通透度高,常呈无色透明或乳白色。莫氏硬度7,折射
    2025-07-05 玛瑙 6633浏览
  • 翡翠暴风雪无事牌是一种特色翡翠饰品,其价值与鉴赏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1. 材质特性 暴风雪翡翠以棉絮状包裹体分布为特征,形成雪花飞舞般的视觉效果。高冰种以上的暴风雪翡翠棉絮分布疏密有致,光线下呈现朦胧美
    2025-07-05 翡翠 3766浏览
  • 奇石的石质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1. 硅质岩类:包括石英岩、燧石、玛瑙、玉髓等,硬度高、质地细腻,常见于火山活动或沉积岩层。玛瑙以同心纹路著称,玉髓则呈半透明微晶结构。2. 碳酸盐岩类:如石灰岩、大理
    2025-07-05 奇石 1610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