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作为中国紫砂壶的故乡,其做旧紫砂壶市场存在一些以人工做旧手法仿冒老壶的现象,需谨慎鉴别。以下是相关要点及扩展知识:
一、常见做旧手法
1. 茶垢做旧
通过长期浸泡浓茶或使用化学药剂(如高锰酸钾)加速茶渍附着,壶身呈现暗沉色泽,但这种手法易导致异味且包浆不自然,真老壶的包浆是经年累月自然形成的温润光泽。
2. 火烤做旧
高温火烤使壶体产生暗淡裂纹或局部变色,但真老壶的烧制温度控制严格,火烤做旧壶常伴有焦糊味,胎质脆化。
3. 人为磕碰
刻意制造缺口或磨损,冒充使用痕迹。真老壶的磨损通常分布自然,多见于壶嘴、壶把等接触部位,而仿品痕迹生硬。
4. 泥料做旧
添加氧化铁粉或染色剂模仿陈腐泥料,但真老壶泥料因多年陈放会产生“脂润感”,仿品则显干涩。
二、鉴别要点
1. 观察包浆
自然包浆有层次感,光泽柔和;做旧包浆浮于表面,或有黏腻感。
2. 检查胎土
老壶胎土颗粒分布不均(明代粗砂、清代细砂),做旧壶可能使用现代机械练泥,颗粒过于均匀。
3. 辨款识刻工
老壶的印章款识或刻字笔触流畅,深浅自然;现代仿品常用电脑刻字,线条呆板。
4. 气味测试
做旧壶可能有化学药剂味或霉味,真老壶通常仅有土腥味或淡淡茶香。
三、市场现状与建议
宜兴部分商家以“家传老壶”“壶”为噱头售卖做旧壶,需警惕低价诱惑(真老壶价格普遍万元起)。
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如宜兴陶瓷博物馆推荐店铺、知名工艺师工作室,并要求附鉴定证书。
当代工艺师的优质新品同样值得收藏,不必盲目追求“老壶”。
紫砂壶的价值在于工艺与泥料,做旧壶不仅无收藏意义,还可能危害健康(化学残留)。掌握鉴别知识,方能去伪存真。